一、引言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目前由于在中职生培养的过程中因为非智力因素的缺失,而导致中职生不能健康全面的发展,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不单单是中职学生个人的问题,主要在于教育者方面,特别在于评价机制方面,集中体现在,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观念上存在偏差,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评价内容陈旧落后,阻碍了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评价标准方面,缺乏对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指标不能对学生起到科学引导作用,从而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处在半真空的状态。
为此,要转变对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评价观念,健全评价标准,改革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指标,创新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评价机制,希望通过建立以学校评价为核心,以家庭和社会评价为两翼的非智力因素评价机制,通过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为中职生非智力因素提供重要保障,促使中职生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向良性发展,中职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
二、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评价观念上存在偏差,忽视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对中职生培养过程中,在评价观念上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普遍存在主观随意性,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手段,从而直接忽视了对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在学校内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评个人好恶任意评点学生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上瘾是因为学生自身缺乏自控能力,对于其行为只是一味地指责或制止,却不能做到循循善诱加以正确引导或利用鼓励的方式,使其对网络的上瘾行为转化为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存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教育,有的教师只对学生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教育而没有做到同时激发其对家人、对社会的情感。对学生的动机引导方面,教师往往引导学生要有较大的成就动机将来才能有出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幸福感教育。坚强的意志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但是教师如果只强调学生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为了不给人意志薄弱的印象,而独自承受一些单靠个人意志支撑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而造成很大的心理问题。
家庭方面,家长对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评价方面也存在评经验的随意评价。很多中职学生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采取完全不予理睬的态度,认为只要孩子能够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或者能够考取的好成绩,考上大学继续升学就是家长最大的要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上到职高,心智各方面已经发展成熟,没必要再进行过多要求。中职生处在由青少年到成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心理发展各个方面都不成熟,非智力非智力因素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给予正确引导,加以重视,将会促进中职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否则将会起到相反效果。
社会方面,用人单位、升学学校及上级评估等对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也具有随意性。用人单位不能随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用人要求,升学学校只强调中职毕业生分数的高低,上级评估专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操作水平,至于中职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过多要求。
(二)评价内容陈旧僵化,阻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对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过程中存在评价内容陈旧僵化的问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阻碍了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育方式、学校的课程设置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然而,在中职学校的评价内容缺乏时代气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强调知识的灌输,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意志、个性、习惯、责任心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学校硬性要求的思想政治课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他课程几乎没有要求。而目前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业越来越流于形式,考核方式只涉及简单的识记与背诵。在专业知识教学方面的渗透和指导不够,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