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教育环境自然地融入幼儿当下的生活中。陈鹤琴先生曾倡导:“不能把幼稚园生活和幼儿实际的生活截然分作两途”。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与幼儿的生活不是两回事,要融合在一起。对幼儿来说,吃喝拉撒睡、游戏、交往、在环境中探索等有趣的活动,就是他们每天踏实而快乐的生活。
自主游戏中的分享交流环节不仅为幼儿提供抒发游戏中情绪体验的平台,更帮助了幼儿在交流互动中汲取养料,积累经验,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新的经验和知识,推动游戏情节不断发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逐步提高分享要求,比如中班重点分享游戏的过程。首先,以小组形式自由表达情感,给每个幼儿更大的交流讨论的空间来展示他们的游戏经验。其次,教师运用相片和幼儿集体讲述重现幼儿游戏情境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这些可贵的经验,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大班重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交流。由于经验的分享是小组集体思路互动碰撞的结果,所以既帮助小组积累游戏经验,又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其次,教师通过相片、视频、录笔音等电子产品的运用来记录游戏过程,幼儿讲述小组游戏情境以及对比绘画计划。由于幼儿在实际游戏中往往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或出现计划外的情况,教师要“抛接”幼儿的话,要对交流内容中有价值的点,进行有效地回应,以引起幼儿的共鸣,拓展更多更丰富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体验到自己做游戏主人的乐趣。
(二)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应扮演多重角色
《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游戏和各种活动中,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变化的、多重的,而不是固定的、单一的。首先,当一个“观众”。不受线路的限制对幼儿进行无重点观察,这个方法不一定能观察到全班,但却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事,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其次,充当“大总管”。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分期分批不断更新材料,不但能增添新鲜感,又能不断吸引幼儿兴趣,激发其无限的想象空间。最后,担任游戏“咨询员”。“咨询员”就是幼儿抛球,老师接住并以某种形式挡回幼儿,使游戏继续下去或拓展新游戏,起间接指导的目的。
(三)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及行为方式
自主游戏的开展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开展自主游戏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做好这种教学方式的准备,并且能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不同个性、能力差异等方面来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投放不同的开放性游戏材料,适时指导,才能使自主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第一,教师要重视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第二,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的游戏环境,增强幼儿是游戏“小主人”的心理。第三,游戏材料的合理投放,不仅丰富幼儿自主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引发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还促进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第四,教师要把握干预时机、干预方式与方法运用。总之,创造力能使自主游戏顺利开展,成为自主游戏发展的动力,自主游戏又能调动幼儿的创造力,两者相辅相成。
维果斯基所说: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是小步递进地自我发展的。在自主游戏的全过程中,幼儿要用言语进行沟通,商讨各种办法,分享游戏感受等,其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与人合作时,能进行自我控制,理解他人需要,改变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观念,提高了社会交往技能。在游戏中,幼儿在根据计划,不断地考虑用什么材料,怎样把简陋的开放性材料想象成为符合游戏使用的工具或用具的同时,也提升和发展了其审美能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可见,以游戏作为手段,幼儿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也得到了促进。
参考文献:
[1][8][10]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赵丽君.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幼儿教育,2004(5):12-13.
[3]张先敏.幼儿园3-6岁幼儿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4]陈兴强.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5):8-10.
[5]李毅.“以人为本”对教育发展的启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探索浅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94-95,98.
[6]王忠.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创造力理论究[D].东南大学,2004.
[7]赖伟红.浅议幼儿园角色区开放性材料的投放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20.
[9]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见习编辑 李曼莉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