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与活动形式,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不仅仅在游戏中学习并运用生活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品质培养,懂得如何坚持、如何探索,获得不怕苦难的学习精神。大班幼儿已经拥有比较好的自我行为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计划自己的游戏,以帮助幼儿获得主动、专注、探索和尝试、想象和创造等多种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分析自主游戏对幼儿的积极影响出发,发现实施自主游戏时教师需要给予幼儿的“权利”、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自主游戏组织的过程,让幼儿在自己计划的游戏中,获得自主的感受,迁移自我的经验,使幼儿更主动、探索、尝试,有效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提升。
一、开展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学习品质影响
自主游戏即为:有计划地进行自主游戏活动。其中,“计划”的过程与内容都有幼儿自己在一些思考、讨论的环节中进行,教师不参与幼儿计划的过程。
(一)可培养幼儿更具有计划性地做事
自主游戏的进行,是以幼儿作为主体、思考的个体来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个,计划与计划的内容,都由幼儿自己来思考和实施,是一种非常考验幼儿自主行为能力的方式。通过长期的活动开展,幼儿越来越熟悉如何进行计划并实施计划,游戏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有计划做事的行为和能力。
(二)可使幼儿更主动参与游戏,投入学习
由于计划来自于自身,他们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也会非常主动。实施计划即为参与游戏、主动与伙伴进行协商,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幼儿通常会主动参与,这也使得他们主动学习的品质增强了。
(三)可帮助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区别于教师计划的游戏,幼儿遇到的问题也必须要自己来解决,有时候解决的过程会让幼儿的游戏有变化,这正是幼儿计划的魅力所在。
(四)可使幼儿获得极大的成功、成就感
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自身成就感的获取,自主游戏的开展,让幼儿获得了极大的对自身的肯定,游戏完成后,还能够获得极大成就,这加强了幼儿参与自主性游戏的动机,有效促进了幼儿专注、探索、尝试等多种学习品质的培养。
(五)可使幼儿产生全方位的行为转变
本人在大班中开展自主游戏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了幼儿在这一游戏中形成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不仅让幼儿自身的学习品质得到提升,也让班级中的游戏秩序获得了优化,当游戏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时,更能够显示出游戏的作用。
转变的出现,体现的正是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变化,这是幼儿“积极态度和想好行为倾向”形成的有效方式。
二、自主游戏促进大班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原则和路径
(一)促进学习品质培养的原则
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实施,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自身的指导定位,要理解幼儿的计划与自主需求,把握好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做到旁观游戏、观察行为与发展情况,在游戏游戏后再进行有效指导,这样能够帮助幼儿回顾游戏,并让幼儿获得实行计划的成就感。在自主游戏中,教师需要保持“放手”的态度,明确做到“四允许”:
1.允许幼儿自己制定游戏目标
让幼儿自己制定游戏目标,他们才更能够明确了解到自己想玩什么,并且游戏的目标往往是建立在自己可以做、想做的内容之上,更利于幼儿的成长。
2.允许幼儿进行场地与材料的选择
幼儿能够自由选择游戏场地与材料,并且有权利自己支配这些材料的“搬迁”,这样能够使游戏过程更顺利,游戏目标的实现更明确。
3.允许幼儿自己确定游戏玩法与规则
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实施的过程,往往是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一旦确定了玩法与规则,他们就能够按照规则相互合作,并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玩法和规则的改变,这能够明确地让幼儿了解玩法的可设计性、规则存在的重要性,有效促进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