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发现知识、体验知识,并最终在实现学生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开发与发展职业技能。本研究设计并实验了基于微信平台的项目式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以微信作为教学平台,以项目作为教学依托,旨在探讨应用于微信平台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微信平台的项目式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增强其对于翻译的兴趣、学习动机、信心和成就感,更能使其对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加自由,学习空间更加广阔,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学习工具更加多样化,学习方法更加个性化,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化。这一变化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1.技术背景
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一款手机软件———微信(WeChat),该软件可以快速发送文字、图片,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并且支持多人语音对讲,因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一经推出即在中国迅速普及。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将微信(WeChat)作为学习平台,在高等职业院校以项目式形式,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进行移动化微型化互动型教学。
2.学生学习背景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除了具有实践性强,对学生理解能力、双语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外,还具备范围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当前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学环境单一、枯燥,教学方法程式化低效化,教学材料选择上陈旧化理论化等,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词汇理解能力不足,学生知识面过窄,翻译实践练习匮乏等方面。《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要求要“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微信(WeChat)平台作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学习平台,进行移动化微型化教学,可以充分启发学生参与商务文本意义的思考,调动学生对文本转换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和移动互联科技,激发教师和学生全时空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理论背景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郑晓娜(2014)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朱学伟、朱昱、徐小丽等(2014)从技术上对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展开了研究;此外部分学者对基于微信的教学展开了研究,如柴阳丽(2014)进行了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刘红梅、江晓宇(2015)进行了基于微信平台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李肖、潘登,(2014)进行了基于微信平台的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研究;鲁琦(2015)将微信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接,尝试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付诸实践。从已经展开的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利用微信平台辅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是可行的。
二、研究假设
传统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一般以教师课堂讲技巧—学生课上或课后做练习—教师课堂做点评的模式进行。讲授知识和传授技巧的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学习兴趣不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得到充分的激发。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商务翻译教学应该呈现的教学素材的多样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以微信(WeChat)平台作为学习平台,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所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成就感、学习动机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所增强;学生对中英两种语言的理解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所增强,翻译能力有所增强。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XX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两个自然班(二年级),共96名学生,其中一个班为2014级商务英语一班,47人(男生2人,女生45人,平均年龄18.4岁),另一个班为2014级商务英语二班,49人(男生2人,女生47人,平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