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党团建设,提升学生干部素养,凝聚干部队伍力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应该发挥党团作用,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学生跟着党跟着团走,加强对积极向党组织看齐的优秀学生的培养,及时发展学生党员,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同时,加强共青团新时期的理论研究,培养促进校园建设的学生干部队伍,听取师生合理建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校情将理论有效落实;共青团组织应加强与社会外界的联系,开展多类型的校外体验类活动,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创新创造的平台;应逐步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让学生干部工作更加具有激励性和规范性;要始终以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目标,以课外活动为依托,开展多姿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凝聚干部队伍力量。
(四)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
学生工作手段和措施要实现从半信息化、半标准化向互联网信息化和职业素养开发标准化转变,构建能够覆盖宿舍管理、课堂管理、实习管理和联结家、校、企、生的,提供学生职业素养开发全程辅助功能的信息系统,构建有信息通信行业特色的、具有量化尺度的职业素养评估体系、开发模式和标准。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包括开发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在校学生考勤系统,实现考勤信息化,提升管理效能;通过课室实时监控进行视频巡课,加强对课堂质量的管控,促进学生上课纪律及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宿舍楼栋门禁系统的启用,保证学生按时作息,推进纪律安全管理;优化实习生安全考勤系统,确保实习生在岗,实现系统自动短信发送功能;开发管理软件推动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设,发挥校友对在校学生的激励和榜样作用;诚信档案系统对接学工系统,与社会诚信体系接轨;开发管理软件促使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保证资助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辅导员,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层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辅导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通过内部培训、外部交流学习、参建校级科研课题等多种形式开展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实践道理,鼓励辅导员积极探索与学生沟通的人性化工作方式,使得辅导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多辅导员配备不足的现象,高校应该配备足额的辅导员数量,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的深入学生生活,有利于对学生全覆盖式的管理;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增强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应跟随着时代的发展,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改革,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党团引领,提升学生干部素养,凝聚干部队伍力量,利用当代的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新方法、新途径,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续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蔡颖雯,万振环,陈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调查思考[J].高教论坛,2017,5(5):93-97.
[2]曾朝锋.高职院校“导师+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5):144-145.
[3]闫冬冬.基于导师制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2017(4):92-94.
[4]康晋.人性化管理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7(8):181-182.
[5]李梦雅.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7):188-189.
[6]花小琴.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以南京高职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31):32-33.
[7]邓如涛.制度化与人性化融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7(6):56-60.
[8]王琪,刘佳秋.治理理论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7):124-128.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