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信息化传播爆发式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也应紧随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在教育模式上随之进行改革。教学模式需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及程序支撑,活动框架与程序是一个教学要素的整合,相互补充支撑。建立了稳定的结构框架及程序,教学则可在框架内堆砌起来,形成一门课程的稳定的教学模式。
中职会计专业现行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活动的开展融入信息化程度较低。中职会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已不适应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发展的需要,会计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变化而采取符合教学对象特点及教学需要的信息化模式。本文从现行的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出发,分析现行的模式,着力寻求突破点。
二、现行中职会计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以多媒体为媒介的讲演模式为主
中职学校课室配备有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托多媒体为媒介的讲演式为主要方式。在多媒体演播模式下,教学的开展以PowerPoint软件进行演示,课件的制作将相关的知识点复制粘贴到PPT上,并配上精美的图片以及动画、声音,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课堂的氛围。以多媒体为媒介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师教学手段,扩充了教学的信息量,以精美的图片、颜色大小各异的文字、优美的背景音乐等素材的嵌入,使得教学方式更为活泼、更为动态化,并且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不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多媒体演播模式下仍未改变教师为主角,学生为听众的“灌输”模式,依然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未能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二)以知识与信息化技术的简单整合为主要形式
在固有的认知中,大众将会计的信息化教学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混为一谈,两者无异,同出一辙。会计电算化是在手工会计的基础上,将会计日常业务搬入计算机处理,电算化的发展使得会计的计算更为精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媒介教导学生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将会计业务于电算化系统中完成。电算化教学虽然是利用计算机以局域网络开展,但它现行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教师为主导,围绕着演示———操作———练习的模式,是将会计知识与信息化技术整合一起,从意义与形式上而言都未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更深层次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的热潮涌起,在会计课堂不乏使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先行者们。先行者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中职会计课堂带入一股改革风。显然先行者们为课堂改革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这种改革往往是将会计理论简单地以微课语音播放形式开展,并未真正实现教学的信息化。
(三)以教育资源在各区域、各阶段不平衡为表现
多媒体网络教学需依托强大的网络平台,而强大的平台服务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及人力建立、维护。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区域分配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条件优越,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21世纪初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教育资源往高校倾斜而中职教育经费却不足,中职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在同为发达地区,不同受教育阶段的学校,信息化程度也表现不一。高等学校信息化程度高于中职学校,而中职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于以基础教育为主的中小学。高等院校聚集较为优越的资金(包括经费和师资),中职学校往往以生均补助为基础,勉强维持日常的运作,因此在信息化教学发展上显现“贫富”差距。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早且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晚且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依托经济的发展。同样,东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明显早于、快于西部地区。
(四)以教师信息能力薄弱与专业课程软件昂贵为障碍
中职会计教师沿用着传统的“粉笔+黑板”或辅助多媒体课件的模式作为习惯性教学模式。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中职会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探索积极性不高。信息化教学需使用先进软件制作教学资源,而社会及学校对此缺乏相应的培训,使得教师们更无从入手。除教师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外,也可以利用会计专业课程商业教学软件,这些商业软件在信息化教学上具备领先优势。会计专业课程商业教学软件的价格往往又是十分昂贵的,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中职学校如需建立一个容纳50人的多媒体网络实训室,至少需几十万元以上的资金,单从学校日常经费中安排,难以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