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课堂搬进工作室和车间,作品转化为商品,教学改革取得新突破
引企进校,建“产学研工作室”和“生产实训车间”,“把课堂搬进工作室和车间,让学生上课就是上岗。”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生产实训中推进了专业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①改革教学模式。我们根据产业链的岗位要求,引企进校,建“产学研工作室”和“生产实训车间”,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里“做中学”,让教师在生产性实训中“做中教”,让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学实训指导,培养与产业要求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
②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如英仕婚纱晚礼服生产工作室是围绕婚纱晚礼服的生产开展项目教学;硕森高级定制工作室是围绕西装、制服的生产开展项目教学;沙溪理工汽车维修中心是围绕各类车型的故障进行机电、钣金、喷漆等方面的维修和项目教学;迪西亚电子商务中心是围绕企业代运营实战电子商务业务来开展项目教学;而启航科技工作室则是围绕城市三维地图的制作来开展动漫专业项目教学,如此等等,把尽可能多的专业课教学放在校企合作产学研工作室和生产实训车间中进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学生岗位技能水平。
③改革教学内容。构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定制出以生产流程为主导的模块式课程,每个模块课程都注重职业岗位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使教学内容也更贴近企业、贴近生产,如我们服装专业把校企合作中有代表性的三维人体测量试衣系统、格博服装设计CAD、单量单裁自动裁剪、数码印花等先进的技术或工艺引入到课程和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有机会学到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同时,根据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而汽车维修专业则与合作企业共同开设机电维修、钣金和喷漆方面的技能培训课程,编写实训手册。总之,各专业在与企业合作中都积极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和技能来改革教学内容,让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④改革评价模式。学生行不行,企业有话语权,让企业的技师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我们的教学实训车间都配有企业技师与专业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和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来考评学生技能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组成若干项目小组,如:婚纱晚礼服设计制作小组、西装、制服设计制作小组、休闲T恤设计制作小组、时尚女装设计制作小组等,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的带领下完成从设计、选料、制版、工艺、质检到产品推广等各个环节项目教学实训,而考核评价的方式则是在最后举办一场服装发布会,广邀企业家、设计师以及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场做评委,现场打分,如果学生设计制作的服装版式被企业选中,要进行批量生产和销售,则这个项目的学生的考核评价为最高分,如此,实现了“学生作品→企业产品→市场商品”的价值提升,也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与产业的对接。
⑤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台,把校企合作生产实训车间和产学研工作室里开展的项目教学、岗位技能训练、生产流程等拍摄成教学视频或微课,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库平台,教师可随时调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学生也可随时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网络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5)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师做学校兼职教师,打造产教融合的专兼职“双师”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学校十分重视“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培养,制定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管理制度,要求所有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时间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或挂职锻炼。实践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脱产到校外企业挂职,二是在校内校企合作“产学研工作室”和“生产实训车间”中带项目。在校外企业挂职的由企业分配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由企业给予评价,学校再根据企业评价给教师相应的奖罚。在校内校企合作“产学研工作室”和“生产实训车间”中带项目的教师,要完成规定的企业项目任务,如带学生给企业设计服装样板的项目老师,要以有无企业认可生产的服装样板为考评标准;同样对带学生学习电脑绣花项目的教师,要以教会多少学生电脑绣花技能为考核指标。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促进了专业教师的成长,使专业教师真正做到“拿起书本能讲,挽起袖子能干”,既是学校教师,又是企业技师。目前,全校各专业“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专任专业课教师的90%以上,基本形成了持续培养“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长效机制。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也让部分专业教师迅速成长,成为企业聘用的高技能人才,如服装专业杨珊老师就兼任杉杉集团的意丹奴品牌设计总监,高佳杰老师被聘为尚道服饰有限公司设计师。
同时,我们还聘请了23位企业技师做学校各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研工作室”和“生产实训车间”的兼职教师,他们与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及相关项目工作。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师做学校兼职教师,打造了一支产教融合的专兼职“双师”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6)把行业协会引进学校,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我校是中山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主要发起人,协会吸纳了近400名服装设计师为会员,每年协会都要组织设计师、服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