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改革
通过竞赛训练课程,探索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层次递进”教学模式,即根据竞赛要求和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选取专业技能课程的内容,将专业技能课程的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项目,将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明确每个学习项目的学习目标,利用项目引导学生研究任务、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使任务驱动贯穿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在专业课程安排中,有岗位的基础、核心和拓展三项技能的训练,这三个技能完全按照学习的进度,符合职业生涯规律,非常有特点,并且是由易到难,慢慢推进,旨在学生能够学得更好。例如:中职学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企业实例,就可以分解到会计基础课、财务会计课、会计软件应用课等进行渗透教学,这样层层推进,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也能更好地开展教学,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改变原有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中职教育侧重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就要建立以职业技能和素质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技能竞赛这个平台的出现,有利于赛考结合,考证结合,有利于真实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一是因为目前无论市赛省赛,在学生比赛期间都增加了校校间、学校和企业、行业的交流环节,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同企业、行业结构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开发适合校情的考试系统;二是技能竞赛的项目是按照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水平在仿真的环境中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和职业岗位评价标准基本一致,所以可以借鉴技能竞赛的评价原则和标准来考核学生。
四、改良教学实训环境
1.建设实际技能操作的平台
学校应投入资金建立面向学生的实训室,培养专业的技能知识,并针对技能知识开展竞争活动,促使学生的技能水平的提升。每个专业都安排专门负责的老师,保持实训室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开放,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下来训练,这样非常方便,建设一个全面开放的实训室,这是非常合理而现实的。研究所内的所有仪器和器材都是开放的,不仅教学期间可以被使用,课下有创意的学生也能自己使用,为了更好地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各种提升和成长,需要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各种训练项目,并且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选择对自己更加相适宜的类别。
2.利用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在现如今的各种环境下,企业对于资源共享这一内容给予了大力支持,从另一方面讲,还专门招聘了特殊人员参与了这种体系的构建内容,实训环境、操作流程尽可能贴近实际的工作现场环境,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引入财税公司校内办公,既使企业得到实惠,又给学校、学生带来机会。这种依托行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学校的人才优势,实现学习教学比赛实习相互促进的局面,让作业更专业,结合新的观念、新的技能、合理高效教育还有人性化的服务,更好的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加专业更高水准的新型员工。为此,把实训基地建设、技能比赛开展与技能水平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和支持,可给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使得他们的职业道德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在要求其具有完整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过人的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辅导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所以,可以采取职业老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一些公司参加实践活动和培训以及向一些较好的公司或者单位引进高水平人员担任兼职老师加入到教学活动中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教授学生不是简简单单的输出,要善于利用这个机会形成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提高和促进,促使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双师型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日前,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正好说明这一点。
五、认真总结竞赛经验教训
学校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在训练了一个阶段或竞赛结束后,不论成绩如何、是否获奖,学校都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总结、交流经验,查找训练、竞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好的经验要进行推广,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对存在的问题也要重视,在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对于获奖的学生,学校还应该积极宣传,通过召开报告会等形式,引导更多的学生以获奖学生为榜样,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专业技能训练,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
总之,围绕职业技能竞赛这一主题活动,把技能竞赛的要求落实到教学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改良教学实训环境,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认真总结竞赛经验教训,就可以真正实现“教赛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