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学习小组中的中下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方面可能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可从其参与态度、合作互助情况、倾听他人、评价他人的表现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锻炼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意识,指导其体验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好学生通过指导中下生,锻炼和评价其表达能力、说服别人、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归纳能力。在评价项目中加入复述、讲述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组内或班内进行复述、讲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对他人的讲述、复述进行评价。因为学生在复述、讲述中需要积累语言、把握重点、理清思路、条理好层次,这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除知识以外的重要技能。
2.所学专业的差异
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行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依据行业标准来制定的,行业标准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大。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也要服从行业的要求,由于各专业间的要求差异大,致使相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均差异很大。例如幼师专业,她们在将来工作上要求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制作手抄报和数学教具(几何体)的能力,因而要加大这些方面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教学和评价。而建筑施工专业,他们将来工作中会面对不少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学和评价中应加大数学应用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重。我们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三)评价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中职生大多没有升学压力,所以他们对学习不主动,比较散漫,学习习惯不好。要推动他们主动学习,将评价放到教学一样重要的位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将评价融入到平时教学中,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把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关注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其学习能力的提升。要通过评价促进其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参与度。
课堂教学的时间比较紧张,要在课堂中对全体学生都进行评价是不太可行的。但我们可采取如下方式,将学生分若干小组,每组6—8人,每次课堂评价随机抽取一个小组,根据一项或多项评价内容对一小部分学生进行评价,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进行纵向比较。评价内容以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里面的内容为主。如以下几点:
(1)乐学善学:积极的学习态度、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2)勤于反思:总结经验,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3)自我管理:认识和评估自我;(4)学习成效: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
评价考核后,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技能、态度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体现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足,以便改进和更好的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开展多元评价,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学评价指标需要围绕学生进行。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特点是数学水平普遍较差,同时又有毕业后要参加工作的就业能力的需求。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认可学生的个体独特发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评价方案的原则应为:
1.促进学生的“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2.促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及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形成,为就业做好准备。
评价要从个人的发展出发,注重被评价人的个人感受、精神需求和心理效应。我在教学中使用了如下评价方案:
笔者采用学习态度、合作情况、口头表达、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数学知识考试等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考核评价,特别是强调学生自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自我反思,学生对数学课的感兴趣率、上课听课率比原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口头抽查一个班,喜欢数学课的学生由原来的4人上升到15人,学生的自信水平、合作水平有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批评和自我批评、交流合作能力有了提升。
教学中,我们应联系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教学和评价,切实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见习编辑 李曼莉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