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小组展开讨论后自己独立完成任务。
【教师任务】
1.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各小组抢答,由小组长代表发言;
2.最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正确答案,师生合作编制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
通过任务一的实施,引出交互分配法的对内分配率的计算和对内分配的劳务额,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推导出公式,能让学生对公式更好的理解。采用学习活动与问题的结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做中学、做中思、做中用”的能力。在探究问题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任务二 计算实际费用的内容
【学生任务】
1.通过交互分配之后,供汽车间和运输车间的实际费用是多少?这些费用有什么用?
2.交互分配后接下来应该对哪些部门进行分配?3.组织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填表。【教师任务】
1.由T型账户推导出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的计算公式。
2.通过多媒体演示正确答案。
通过任务二的实施,得出供汽车间和运输车间的实际费用,由T型账户推导出实际费用的计算公式,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交互分配后实际费用的计算,很多初学者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关键是对实际费用的理解不到位,其计算贯彻“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即属于你承担的费用加上,不属于你承担的费用就减去。若采用T型账户的方法进行检验,更能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任务三 计算对外分配的内容
【学生任务】
1.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部门有哪些?对外供应的劳务数量是多少?
2.组织各小组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后填表。
【教师任务】
1.让学生回顾直接分配法对外劳务量的计算,由此引出公式;
2.然后由各小组抢答,并指出易错点;
3.最后利用多媒体演示正确答案,师生合作编制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
通过任务三实施,得出对外供应的劳务数量和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部门有哪些,然后推导出对外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对于对外分配率的计算,关键在于确定对外供应的劳务数量和对外受益的部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指出计算对外分配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并找出缘由,起到归纳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细心、踏实、进取的学习态度。
任务四 角色实训
将学生分成四组,以四人为小组,命名为A组、B组、C组……各小组按如下角色分派任务:角色一:填表人员(任务:登记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角色二:制单人员(任务:填制记账凭证);角色三:复核人员(任务:复核分配表和记账凭证);角色四:记账人员(任务: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通过任务四的实施,对交互分配法的内容进行实操,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实训化,使课堂呈现生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采用虚拟角色的设定,能把所学知识与岗位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任务形式,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念,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较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本节授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改进,如理论联系实际有待加强,若能组织学生参观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观摩辅助生产车间的运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