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方法单一而陈旧
中职语文教学一贯没有升学的压力,而中职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很难在教学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感,也就很难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推陈出新。而90后的中职学生喜好新奇事物,如果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难以将学生的心拉入课堂,他们也就因此放弃了对语文的学习。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影响语文学科的学习,还会让学生产生懈怠甚至厌学的心理。
二、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化解中职语文教学困惑
基于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惑,中职语文教师们也慢慢地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新思考。如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新鲜元素,这是否会化解中职语文教学的困惑呢?对此,笔者根据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出的点滴经验教训,谈谈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解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好破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伊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满怀期待地进入课堂,这就是课堂破冰的艺术。如果能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用教学课件、音频、视频等,引导学生置身于动静结合、音画同步、绘声绘色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破冰的效果。
例如,学习沈从文的名作《边城》,很多学生不能感知富有湘西特色的风土人情,更没有见过湘西边境的青山绿水。在课堂导入时,不妨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湘西民歌,配以湘西边境的图片,讲述发生在湘西凤凰里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既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知并掌握课文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醉在语文课堂中,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下去的兴趣。
(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营造最美意境
语文有很多种美,其中诗歌的意境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美是纯文字,抽象性的语言描述。这对于本来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解诗歌意境更是难上加难了。而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诗歌中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而生动,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
例如,学习戴望舒的朦胧诗《雨巷》,这是一首带有象征和暗示感情色彩的抒情诗。我们在朗诵诗歌时,借用视频诗歌朗诵,营造出一种幽怨、哀愁的意境。视频里学生可以真切地看到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走过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与诗人擦肩而过时的无奈、感伤,以及最终丁香姑娘飘然而去,象征着诗人追求理想的渺茫。学生通过视频感知诗歌意境,而教师在讲授诗歌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象征意义时,学生对“我”、丁香姑娘、“雨巷”等意象就有了更深的印象,这些都是视频演绎诗歌意境,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与专业技能课程结合得更完美
对于某些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比如计算机、平面设计、汽车电子维修、数控技术等,学生对这些专业课程是乐此不疲。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能否把学生掌握到的专业技能在语文学习中运用起来,使语文与专业技能学习相得益彰呢。
例如,学习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一篇弘扬人性之美的小说,里面的主人公老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琼珊生还的希望。而琼珊也在好友苏艾的鼓励和帮助下,与病魔做斗争,最终鼓起勇气坚强地活下去。这个故事非常的感人,而我们在讲授时往往侧重分析老贝尔曼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虽然深刻,但是琼珊和苏艾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角色。因此,笔者在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在立足于小说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
在引导学生理解小说原文的基础上,笔者在平面设计专业的班级授课时,结合他们的专业课程,利用他们善于绘画的特长,鼓励他们以小说人物为原形进行绘本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分组,选取不同的人物作为绘本的主人公。在尊重小说原文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绘本进行合理想象和加工。
与此同时,笔者把学生创作的三个人物绘本(老贝尔曼、琼珊、苏艾),交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借助FLASH软件进行电子绘本的制作。这个制作过程,同样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个组员分工合作,并给予每个组员综合评价。最后,让学生做成Flash电子绘本《希望在转角处———琼珊的故事》《艺术以爱感动生命———老贝尔曼的故事》《大爱不言愁———苏艾的故事》,并在班级里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代表讲述绘本故事。
对于这些源自于课文的故事,经过改编成绘本,并借助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完美地将语文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结合在一起,扩宽了教学内容。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忱,既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
三、结语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面对着一群对知识同样充满着期待和追求的中职生,我们不得不要反省自身,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的,经过几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大胆尝试,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我们考虑的小部分,我们更应该反省自身。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更新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做一位信息化双师型语文教师,力求在课堂上巧用、妙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让语文课堂因教师的出彩,而重焕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