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拟”翻译教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临场发挥能力
除了传统对话教学,还有一种更高要求的教学模式,即“模拟”翻译。此方法源自外贸中最常出现的一个场景,也是商务英语学生以后从事本专业的最好训练。
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外贸人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翻译,由于不少企业老板本身不懂英文,需要通过翻译与客户达成交易;另一类是单证操作,即负责外贸单证的相关操作。商务英语专业就是根据这两大要求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听说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译技能。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听说译基础还很薄弱,而且很少有机会能与外国客户交谈,因此模拟翻译的实际操作更重要:既能提高学生听说基础,又能创设与外商交谈的现场情境,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现场控制能力进行训练的目的。
以第15单元PriceNegation(价格谈判)为例,在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三人为一组进行模拟翻译,分别充当中国卖家(exporter)、外国买家(importer)和翻译(translator)。买家询价后由译者用中文向卖家提出他的问题,再由卖家报价,再由译者向买家报价。讨价还价过程中,译者充当传声筒角色,在中英两种语言间转换。训练中,三个角色的行为举止都要符合各自的角色要求,如眼神交流、站的位置、站姿、手势、音量等都要到位。在模拟翻译实际操作中,应强调作为翻译这一角色的责任,要忠于原文,不可随意翻译,无中生有。基础好的学生还可让他们临场发挥,不做提前准备,增强临场感。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商务模拟演练,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成效很好。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利用陶瓷城、国际陶瓷交易会、行会、生产工厂等场所和单位,收集各类产品作为对话道具,或开展现场模拟教学。据已经毕业和正在实习的学生反映,进行过模拟翻译活动的口语训练,学生在遇到类似任务时没有太大压力,上手也特别快。
四、模拟交易活动,实现“专业+英语+实践”目标
中职学校的模拟交易会就是广交会的简易化身,形式是让学生自由组队成立公司,模拟扮演销售员、客商的角色,自由参与商品交易,最终通过对模拟公司的营销成本、利润计算,评选出优胜模拟公司的一个学生活动。此活动可在听说教学第二学年最后一学期进行,是对两年来听说教学的一次总结。模拟交易当日,可以邀请其他英语教师光临现场,担任评委,学生的个人表现纳入本学科的结业成绩评价体系中。
以本校13级商务英语2班为例,该班共有50个学生。将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5个小组扮演出口商,另外5个小组扮演进口商。出口商一方先准备模拟交易会中摆设的样品,例如陶瓷杯、保温杯、拖鞋、围巾等,还得制作好公司名称、Logo、明确成员的职位和任务、准备好产品目录和名片等。进口商即外商则要对购买产品进行定位、公司命名和制作相关名片等。这个活动必须要求小组布置好展品的内容,成员提前想好问题和准备好资料等,同时明确deadline,明确各部分分工负责人,并写好对话稿并进行多次排练才能顺利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才开始模拟交易会。交易会上,学生须以潮州主要出口产品,如陶瓷、服装、鞋等为模拟产品,将本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要熟悉外贸流程和翻译工作要求。具体要做到介绍公司简况、产品特色,向客户报价,并在交易中进行讨价还价,按客户要求更改样品,决定订货数量,讨论装运日期,磋商付款方式,双方签订合约等一系列外贸活动的模拟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将平时学到的外商接待礼仪、现场记录等内容都运用进去。
通过这个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外贸谈判的流程及要求,并在就业上岗前的最后关头再次温习相关外贸知识,在实训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各种面试。这种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活动,极大地增强了课堂吸引力。
五、总结与思考
商务英语听说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重要性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和顺利进行商务活动不容忽视。实践证明,构建商务英语听说课实效型课堂模式,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也是完成商务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这种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英语输出的技能,做到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中职学校培养商务英语口语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