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扶贫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要求,进行“人人出彩”扶贫。
一是健全机制,给予“出彩”的阳光。学校针对贫困生制订了系列的规章制度及奖教奖学条例,为学生出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是搭建平台,提供“出彩”的土壤。我们根据每个贫困生的特点与专长,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艺术表演、文明风采大赛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优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全体贫困生感受到人生绽放和出彩的可能。近几年,我们的贫困生中有53人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18个;133人次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7个、二等奖78个,与本地学生平分秋色;首批工学班学生龙炎胜、潘杰恒组合参加2009年职业院校技能“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竞赛,从区赛、省赛到国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全国赛的一等奖,潘杰恒同学也因此免试进入高职院继续学习;有8人次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学生。
三是加强培训,配齐“出彩”的养料。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为冕宁职校培养培训专业教师,面向贫困生、社会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培训量达8000人次左右。
“扎实精准”扶贫,赢得多方满意
从2006年到2017年,我校走过了11年的职教扶贫道路,扶贫对象从广东拓展到四川,目前已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的职教之路,做到了四满意:
一是学生满意:大大提升了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双零模式”扶贫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进行学习与参加工作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从而帮助他们高质量就业。可持续发展的高薪工作岗位,让学生十分满意。
二是企业满意:学生零距离上岗,缩短了企业员工培养期
由于 “双零模式”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与企业人才的标准对接,因此培养的人才不仅适用,而且好用,满足了企业用人的要求,平抑就业市场需求的波动,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罗小甲表示“双零模式”班的学生来多少我要多少。他还承诺:“双零模式”班的学生只要加入他们公司,在生活上与大学毕业生享受同等福利,工资上浮10%。格兰仕人力资源中心部长赖凌云说,“双零”模式班的学生不仅技能强,而且职业素养高,招收企业员工我肯定会优先考虑他们。
三是学校满意: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双零模式”给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改革,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了校企协同育人,为“产教研、产学研”提供一个更高更宽的平台。
四是政府满意:有效实施了教育扶贫
各级政府领导在视察我校时,都高度肯定我校的扶贫工作。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在“双零模式”毕业典礼上致辞时说,“零学费入读,零距离上岗”模式有效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教育公平,成为“智力扶贫”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梁銶琚职校在增强扶贫内生动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增收,加快脱贫致富,发挥了独特的作为,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教育扶贫。真正实现了“招生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大有作为,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服务国家的扶贫战略,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克服困难,走好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贡献力量与经验。
责任编辑 魏家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