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在针对“互联网+”的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而作为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中职学校同样应当把握当前发展形式,主动改革、大胆创新、积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培养新型的计算机人才,具有“互联网+”的创新意识,服务于当地经济,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形式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互联网+计算机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互联网+”教学模式开展非常适合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因此全面推广“互联网+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必然的改革方向。下面就在“互联网+”模式下开展教学进行探索。
二、能熟练地掌握学习平台和网络资源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互联网+”模式的开展必须基于良好的网络平台,通过对互联网教学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研究和分析,筛选出适合开展“互联网+”教学平台,如: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职教高地、蓝墨云班课等,这些平台在常规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比较适用,作为中职教师需要熟练地掌握部分平台的操作方法,并熟练的利用平台开展教学。
三、“互联网+”模式下课堂教学开展过程
课堂教学开展要有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课中、课后,预设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法。
1.课前:教师准备好相关资源:任务单、资讯、课前小测、导学案、课件、微课等。发布资源到平台上,学生通过平台领取学习任务,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预习。
2.课中:利用平台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突破难重点。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完成任务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可利用平台资源等反复地自主学习,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利用平台的评价和讨论功能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开展相互学习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决策力,通过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成就感。
3.课后: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参与课堂或者课堂没有及时掌握的学生,课后利用平台的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功能,开展学习完成任务。由于平台资源的便利性随时可以进行自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课后拓展练习。
四、“互联网+”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已经进行了“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下面以《平面设计综合实训内容———海报设计与制作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以学生为主,利用学生的对互联网的了解,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借助平台发布教学内容,支持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测试拓展。
教学开展主要借助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中设计多项教学内容:工作页、资讯、实施、检查与评价、知识小测、拓展学习、讨论交流等,下面对课程实施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分析。
1.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可分为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备课:教学设计采用任务情境教学,模拟工作中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系统的准备课堂所需的素材和资料,保障课堂的有序开展,包括以下内容。
①设计工作页及任务情境:清华御景花园楼盘开盘销售需要宣传,特请你为其设计一份宣传海报。提出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②课前小测,相关理论知识设疑,例如海报设计的流程。③通过测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及知识结构,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课堂教学资料准备,包括任务单、资讯、课件、导学案、微课、提升任务、课堂测试、课后拓展等,在资料准备齐全后将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上。
(2)学生准备阶段,利用平台领取课堂任务“清华御景花园”宣传海报设计,引导自主学习,利用平台中的资讯和网络资源了解海报设计的相关知识,从海报的定义到海报设计进行学习,分析任务了解楼盘宣传海报设计的相关内容,学习同类海报设计的技巧:色彩搭配、字体排版等,预习后进行课前相关设计知识小测。
2.课中教学实施过程
对学生预习和课前小测进行分析后有效地开展教学,利用平台优势帮助学生突破难、重点,平台的反馈功能能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问。从海报设计的理论知识、设计流程、设计要求系统学习,调查市场对同类海报分析对比、确定自己的海报设计方案、最后用电脑软件绘制海报效果图。课堂上没有及时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