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式与策略的选择(活动过程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活动过程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整个教学设计优良的主要标准。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可选择多种不同的活动模式和策略。
1.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以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过程性评价方式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等。因此在教学模式上,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 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转变, 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从本质上来说,信息化教学是运用信息化手段下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做学教一体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巴特勒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等。
2.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上, 针对教学的重难点, 以信息化手段来解决问题, 但切不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能用图表达清楚的不用视频, 能用视频解释的不用动画, 能用动画展现的不用三维仿真;而在教学方法上, 充分运用项目式、情境式、小组讨论式、观点评论式等易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法学法,并融入教学环境, 教学设备实现人机交互。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是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它提供的各种素材被使用者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如下:
教学资源主要是展示事实创设情景、提供示范、呈现过程,解释原理设疑思辨、解决问题、提供评价分析。信息化手段是为了提高上课效率、减少设备损耗等目的而运用, 切不可一味追求, 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信息化资源的必要性。
(五)发展性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在设计评价时应该注意采用情景化的真实任务来评价学习者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学业成绩评价的同时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强调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选拔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发展性评价。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意义
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其意义在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创新,以学生为主体,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把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联系,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等先进教学模式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强调“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设计主线:信息化环境中的团队探究性学习;追求目标: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教学方式:自主、交互、探究、体验式学习。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