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渗透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助力,同时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理念的革新及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凡是牵涉到信息的产生、检测、变换、存储、处理、传递、显示、识别、获取、利用和控制等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技术都可以叫作信息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教学模式,在授课目标、师生地位、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中职学校仍有一部分教师仍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学习,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应有的体现。虽然有实训操作练习,但也仅是参照教师事先做好的范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的主要目标应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提供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能自行发现问题,并能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但是,许多中职生收集利用信息的技能和方法欠缺,不会最大化地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中职教师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料方面,对学生的指导也相对较少。
二、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中职教师的备课、教学模式
1.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学科教师要想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就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理念,并要把多种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使教学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作为教师学习的对象和内容,也可以作为教师学习的工具,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传统的思维方式,打破原有教学中的个体封闭性,利用信息技术与同事、同行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使教师由独立工作向群体合作转变,共同完成一些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使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合理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2.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有时很难具体地表达出来,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有的学生也很难完全接受教师对抽象知识的表述。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则能很好地融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内容以形象直观、逼真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自行制作一些课件(微课)解决教学的难点。此外,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在网络中可通过在线测试平台、在线交流平台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而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备课的质量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备课就是教师对所需资料进行收集并撰写教案的过程。备课所需的工具较简单,如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备课所需的素材不仅可以利用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中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这些资源素材进行整理、整合、修改,以提高备课的质量。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中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
1.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多重感官的刺激,这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进行单一的讲解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对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2.在学习中,许多中职学生都有相同的弱点——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信息技术则能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景并可促使其保持相对长久的学习状态。教学中,教师把文本、图形等学习素材创设成直观形象的学习情景,使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较好的授课目标。
3.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对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