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办公越来越普遍,文字录入技能成为中职学生必会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在以教材为主的课程设计主导下,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厌学思想极为严重,以致很多学生的文字录入技能水平低下,很难达到课程技能目标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录入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在文字录入训练课堂中采用以任务为主线,以老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中职学校文字录入课堂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文字录入课堂的教学现状
1.在文字录入训练课堂中,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对录入训练兴趣不高;老师认为“苦练”的方式是提高技能水平的最好捷径,不过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却不甘当“苦行僧”,不愿意“苦修”,在老师监控不到位的情况下经常阳奉阴违。
2.班级学生整体指法水平低,对键盘键位不熟悉,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实现“盲打”,甚至有学生养成了单手单指录入的不良习惯,他们不在意录入速度的快慢,认为能录入就好,以致往往一个40多人的教学班中只有寥寥几人能“盲打”。
3.整个班级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学五笔输入法,他们认为五笔输入太难学,既麻烦,又不好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老师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是枉然,正如俗语所说:“牛头不喝水,按不下牛头低”。
(二)文字录入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由于学习差,大多数中职学生对传统的课堂学习有着天然的抗拒心理,他们既没有耐心,也没有自信心,更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对不感兴趣的东西,能够不做就不做,能懒则懒。
2.学生的知识“被建构”。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堂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在教学目标上重在要求学生去掌握知识、记住知识和理解知识,忽视对学生的主动能力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所有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知识目标来制定,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往往只停留在一种概念、形式之下,没有具体的措施,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特征和主观能动性。
3.常态的教学活动设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设计,通常采用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讲授→布置课堂作业任务→学生课堂训练→提交作业。这种课堂呈现出机械式训练特征,让学生觉得很无聊,也无趣味。
二、文字录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点
文字录入课程是一科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有指法和输入法,其中指法是基础,在指法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有正确的输入姿势之外,还要熟悉键盘键位的分布、各手指对键盘键位的分工管理,要做到不看键盘也能快速、准确地敲击键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盲打”;输入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拼音输入,一种是五笔输入。
文字录入课程特点是指法内容易学易懂,不过却需要学生有学习的耐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拼音输入法很容易上手,绝大多数中职学生都习惯使用,不过却需要熟练的指法,要普通话基础好,要掌握词量多,而且一些少用的生僻字用它来录入比较困难;五笔输入法好用难学,却需要学生有学习它的兴趣和耐心,对中职学生来说学五笔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需要学生去背字根,拆字根,记键名,记一级简码,记字根录入规则等,学生一听说“记”这么多东西就觉得烦,害怕学不好、学不了。不过五笔输入法又具有拼音输入法不可比拟的优点:第一,重码率低,熟练后可快速输入汉字;第二,五笔是形码,只要熟悉其输入规则,就能依字形拆码输入,遇到少见少用的汉字,它比拼音输入更胜一筹。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文字录入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以及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国内外学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它含有四个基本环节:①创设情境,②确定问题(任务),③自主学习、协作学习,④效果评价。
(二)文字录入驱动任务的特点
1.任务有挑战性和竞争性。如:“指法速度闯关”“指法小组对抗赛”等任务。挑战性任务可以保证课堂活动的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