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角色扮演教学法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中,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模拟的生产情境,让学生欣赏职业角色,运用畜牧兽医专业理论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使之在角色扮演中对角色心态、行为和态度形成真实感受,领悟畜牧兽医各类岗位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1.在专业定义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定义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教学中通常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完成的,这样做未免过于枯燥乏味。将角色扮演法应用到这一教学当中,将会使平淡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如可以按照游戏“谁来比画谁来猜”的做法,将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学生出示与定义相关的词之后,另一学生就要根据提示信息,不断地猜测专业名词及其定义,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的定义最多的组获胜,说出定义最少的组需要在班内表演节目。
2.在畜禽繁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畜禽繁育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畜禽繁殖岗位所需的畜禽繁育与改良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按照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要求,让学生扮演解说员,介绍畜禽生殖器官识别方法、发情鉴定技术、精液处理技术等。比如,在生殖器官识别的教学当中,可以先让学生熟悉公牛的生殖器官识别技术,然后让掌握熟练的学生扮演解说员,利用PPT向其他学生讲解,为了增加学生的互动性,还可以让其他学生作为“游客”,提出自己的问题。不管是为其他学生讲解,还是听其他学生讲解,学生都会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并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3.在畜禽疾病防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畜禽疾病防治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常见的畜禽疾病病因、诊断、鉴别及防治技能。在教学中,可以选几名学生分别当“兽医师”“畜主”和“患畜”,“兽医师”根据“畜主”的叙述初步判断病情,初步确定病因,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畜主”在叙述过程中,需要逐一说明品性畜的过往病史和饲养管理情况;“患畜”则根据病例内容扮演出对应症状。兽医师在认真收集并分析资料之后给出治疗方案。这样的角色扮演过程,可以训练学生收集与分析资料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疾病防治的基本方法和开具处方的基本原则。在角色扮演之后,教师恰到好处的点评还能起到提纲挈领、纠正学生错误的效果。
4.在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畜禽营养与饲料是一门融合多门学科的专业课程,内容庞杂,应用性强,主要内容为饲料营养和畜禽生产、繁殖、发育的关系,需要学生着重掌握饲料标准和日粮配合,懂得如何获得最大的产出。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饲料销售人员和饲养场采购人员,在一问一答之中交流不同的畜禽所需要的饲料配比情况。
三、角色扮演法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从实践来看,对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来说,角色扮演法具有以下三个优势: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在教学当中,学生通过不同角色扮演,形成了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阅读和思考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自己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可以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得到多种能力的提高,实现了由苦学、厌学到乐学、好学的转变。
2.为知识复习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角色扮演实际上就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复习的机会,并为其提供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场景,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法。在教学当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参与表演,会积极地在课前到图书馆、专业网站查阅资料,在课上学习和角色扮演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主动讨论、合作探究,既复习了所学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3.为职业体验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角色扮演教学法当中,学生实际上就处于了一种畜牧兽医职业情境当中,在扮演过程中体验到了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所特有的责任心和爱心,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会意识到整体诊疗的重要意义,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下转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