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技术研发机构与实验室建设
将专业的科研机构的研发项目与高校新技术研发机构项目进行组合,共建专门的实验室,进驻各项目小组,采用导师制,以任务项的实现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和研发能力的服务外包人才。
3.双师型人才建设
大力开展企业高级主管进校园,高校讲师、教授进企业活动。企业高级主管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技术运用方法带进高校课堂,带进科研小组,讲师、教授带着学生团队进企业,进项目组,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经营模式创新讨论、新模式流程设计与改造。接包项目由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组织学生队伍共同完成,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4.产教融合课程建设
产教双方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后,采取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的机制,对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定、考核内容的确定、教学进度的确定、教学质量监控手段、课程修业年限计划等课程建设环节,明确管理、实施、监督等职责,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5.育人平台项目建设
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不断健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坚持多方共同努力,与合作基地、接发包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培训机构四类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现代导师制实践、工学交替辅导、技术研发与服务、技术技能培训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共同建设,开展多主体合作办学,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对产教融合的项目和课题,开展改革实践,输入产业界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教育平台和教育内涵,形成项目课题成果,引入具体的教学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更完整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体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6.校企合作企业群建设
引入服务外包企业,设计产教融合模式,开放实践教学平台,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建立强大的教育服务体系是保障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建立服务外包委托、定向定制培训企业群,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企业群,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生接收企业群,服务外包实训、实习企业群,服务外包接(发)包企业群,外包服务导师制企业群,服务外包协同育人企业群,技术服务合作研发项目企业群,外包服务教学质量与人才适用评审企业群等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开展相关业务。
7.第二课堂建设
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项目推进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思维沙龙、创意头脑风暴活动、新技术运用讲座、创业项目大赛、新产品应用演示等活动。使创新项目走入人们的视线,接受用户的质疑,利于产品的成熟、利于服务外包人才的成长,利于授课教师对教学模块的修订。
8.充足的资金储备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注入足够的资金以保障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落地,特别在新实验室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项目引进、教师学生走进企业、新教法实验、第二课堂建设等方面注入足够的资金。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快速开发技术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院.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6[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6.
[2]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十年发展报告[R].2017年6月.
[3]鲁昕.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的致辞[EB/OL].http://www.iffie.net/QT/Index.html.
[4]贾玉超.美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以社区学院、综合大学与理工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4).
[5] 崔民日,周治勇.地方本科高校、企业、政府产教融合对策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4).
[6]邢赛鹏, 陶梅生.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 (29):4-8.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