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对应用型、实战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承担着向社会输送电子商务人才的重任,但现实情况是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拼凑化、教学设计呆板化、实践教学形式化。针对上述问题,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以“网上创业项目”驱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旨在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水平,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一、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都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力地支撑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然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赢动教育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7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对电子商务专业意见颇多,专业认可度偏低。这就出现了“企业招不到想要的人,毕业生找不到想要的工作”的状况,电子商务教育与社会的需求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电子商务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课程设置拼凑化、教学设计呆板化、实践教学形式化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严重滞后、实践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设置拼凑化
在早期课程设置上,由于众多高校对专业定位不清晰,大多高职院校在起步阶段照搬本科阶段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将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拼凑。后来,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革,逐渐形成了电子商务核心课程体系,但由于先天的原因,众多高职院校始终难以跳出课程设置拼凑化的怪圈;再加之许多高校未从各类电商岗位的核心岗位能力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热衷于拼凑热点课程“赶时髦、造亮点”,将跨境电商、网店运营、移动商务、大数据等全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方向不聚焦、课程设置目标不明晰,致使学校永远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最终的结果是众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了很多课,很多都不会”。
(二)教学设计呆板化
近年来,高职教育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如徐国庆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姜大源的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戴士弘的职业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等,这些理念和方法破除了学科制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设计上强调实践技能培养,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然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进行相关课程设计的时候,片面强调职业导向、行动导向,许多基础性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也按照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进行课程套路设计,而对教学内容关注偏少;另外,许多职业导向、行动导向课程设计成了“做秀课”,不少课程设计和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博眼球,拿课程项目”,未能抓住课程改革的“牛鼻子”,即如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三)实践教学形式化
目前高职院校尤其是江浙和珠三角的一些学校,当地电子商务产业发达,和企业联系紧密,学生在校期间都积累了大量的电商从业经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水平较高。但在其他地区众多高校实践教学水平低下,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模拟软件 “纸上谈兵”,模拟软件在电子商务教育早期对促进电子商务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模拟软件存在着强调机械化流程、跟不上实际业务发展等弊端,只能用于浅显的电子商务认知教育;二是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众多学校的实践教学尤其是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基本停留在签协议、拍照片、做资料等工作,未进行深层次校企合作;三是实践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缺乏系统完善的考核标准和制度,使得实践考核形同虚设,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以“网上创业项目”驱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拼凑化、教学设计呆板化、实践教学形式化等突出问题,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以“网上创业项目”驱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明晰电子商务专业核心工作岗位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网上创业项目”,重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促进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战化。
(一)明确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和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必须首先明确电子商务专业核心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岗位核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