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想观念方面
1.家长的教育意识薄弱
村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陈陋观念仍然是导致贫困村适龄学生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部分贫困村民认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并不能为其家庭带来经济收益,反而教育支出会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倒不如让孩子提前投身于工作岗位中,也就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部分家长的态度不坚决,表示对于读大学这问题,没有经济基础去打好这场“教育深造战”;还有大部分家长的惯性思维认为孩子所考的学校若非本科大学都等于无用,他们认为读专科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专科的学历对于孩子的发展无太大用处。部分家长除了有“读书无用论”观念之外,还有重男轻女陈陋观念,在实地访谈中笔者发现有些女生刻苦学习,自己的前途却险些被家长的“重男轻女”观念扼杀。
2.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意识不强
因为家长“读书无用论”观念的根深蒂固,在这种陈陋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受高等教育反倒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因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或中途辍学,提前进入社会工作。适龄学生此时心智尚未成熟,尚未清楚认识到高等教育所学知识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三)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
为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设立咨询点宣讲等形式为大家解答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同时,让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并以调查问卷中的每一道题为话题展开进一步的交谈,在不同角度上了解到村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关于助学贷款的问题上,明确且直观地了解“作何选择,为何选择”两个基本问题。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村民们的表述进行数据剖析和统计,结果表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未能在广大群众中落实推行及在教育领域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主要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1.大部分家长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在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这一情况上,对其表示“很了解”的家长只占2.70%,基本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分别为22.30%和16.89%,而了解很少却达到55.41%(见图2)。从中所得出的数据直接反映出家长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情况,结合访谈发现,绝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家长、学生都出现同一个问题,即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概念理解非常模糊,其中包括贷款的申请方式、贷款的金额、贷款的手续及相关证明材料、还款时期等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相关的事宜。从根本上表明政府或相关部门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力度的欠缺。
2.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知识了解欠缺
约90%的学生在“对不同学历所获的不同补助”及“受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主要银行”这两方面的知识了解十分欠缺。对生源地贷款和高校资助贷款两者的区别完全不理解的百分比高达53.61%(见图3)。显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基本定义理解都是毫无概念或含糊不清的,自然而然,不解则不用。大部分村民表示,在涉及贷款的字眼上,都犹如谈虎色变。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都把其等同于社会上的贷款看待而对其表示拒绝或者远离。
3.中学的前期宣传问题
所在中学有无进行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资助政策的宣讲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而学校则是一个最直接的平台,甚至是中学生唯一能够详细了解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平台。据笔者在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统计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65.38%的中学有进行政策宣讲,而31.25%的中学没有进行类似的政策宣讲(见图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