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广东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探索新型的“双师型”教师考评模式
教育评价机制在一个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发展期间是功不可没的。换句话来说,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同时,新型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培养模式无论是对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还是对院校整体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具有深远意义。现有的“双师型”考评体系和培养模式,经过一个周期试用,存在一定的瑕疵,只有优化现有的培养模式,教师才能进步,学校才能发展。特别是广东省内高职院校,要在充分了解“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和职责基础上,探索新型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优化当前的培训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全面科学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监督、管理以及培训等功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真正培养出一大批实战型、复合型的高水平教育人才。[4]
(二)完善信息教学一体化模式
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全面铺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就成为衡量各行各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就成为必然。但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信息化教育培训,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全面的信息化培训体系。
1.提高软、硬件使用能力。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软件和硬件的使用培训,使教师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能利用各种软件完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搭建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在课堂中使学生能和专家进行交流。
2.提升教师信息化授课水平。结合本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能力,科学培训教师的授课水平,使教师能够达到教学的全信息化,尤其对于新教师的培训,因其本身教学经验不足,但又需要其尽快适应信息化教学。因此,要根据新教师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此外,各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开展微课教学比赛,促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上一个台阶。笔者所在单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微课建设方面就做得较好,2017年10月学院为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购买一批微课录制设备,并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3.强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网络查找资源能力。互联网的发展,方便了网络资源的查找和运用,要促进教师自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师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培训动态,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健全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修补漏洞,查找不足,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5]
(三)构建科研行业化培养模式
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是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教师综合技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很多院校为了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提升科研能力,给出很多优惠条件和相关的配套资金,科研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科研成果必定不能停留在理论的范畴之内,只有转化为社会产物,才能体现出科研成果的价值。行业是科研成果发挥效能的最佳之地,据此,只有教师参与到行业的科研工作,才能检验教师的真正实践水平。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和行业搭建合作平台,完善制度,以行业为依托,把行业遇到的难题规划为科研项目,与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攻破,这样不仅提高了行业人员的理论水平,还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达到了两者互赢的最佳效果。
(四)健全知识更新及时化培养模式
具有渊博的知识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和前提,还体现其院校的文化底蕴薄厚。一所院校的发展,不仅要有硬件条件来支撑,更需要有深厚知识的教师为其扬帆掌舵。目前,省内高职院校有一部分专职教师知识陈旧,无法适应快速更新的相关专业知识教学,我们必须面对事实,找准根源,加大对新知识的灌输和培训,以应对日益更新的知识变化。要加强和完善前沿知识培训体系建设,特别是专业性强,更新快的知识,要及时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开展院校之间的交流,完善互派教师学习制度体系建设,把先进、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及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进入一流的高职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T084]。]
参考文献:
[1] 熊美珍.提高职业院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研究[J].时代教育,2017(11):37.
[2]王彩凤.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259.
[3]李辉,贾晓薇.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5):650-650.
[4]杨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研讨[J].经贸实践,2017(13):283.
[5]熊美珍.提高职业院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研究[J].时代教育,2017(11):37-38.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