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人们需求的增加,IT行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各项政策也在逐渐倾斜于信息产业,多数院校也在着力培养计算机人才,尤其是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任,更是采取多种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然而IT行业具备其独有的特点,部分院校改革方向偏差,效果欠佳,笔者认为基于IT行业特点对计算机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是一种较良好的方式,故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职业院校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IT行业定位及计算机职业教育现状
(一)IT行业特点与定位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行业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行业,该行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具有极其鲜明的特征,即技术更新快、隐性知识多、逻辑性强以及团队协作性强。据相关数据统计,每隔18个月IT行业的硬件技术能够翻一番,软件技术发展速度与硬件技术发展速度基本持平,且IT行业的知识多是脑力层面的,很多知识并不能明显地表露出来,需要有其他的载体以一定的逻辑来体现,另外,IT行业内知识极多,一项技术的完成需要多个人的合作,故而需要较强的合作性,这些特点使得计算机职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即培养学生的一般专业能力以及熟练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当有与时俱进的素养,方能达到职业需求。
(二)计算机职业教育现状
从定位角度出发,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计算机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一般的专业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即简单的微机组装、微机维护、硬件处理、系统配置以及简单软件的熟练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熟练度”,能够应用各种专业知识,完成某一项作品,以满足IT行业对实际操作人才的需求。然而当前国内计算机职业教育效果却欠佳,未能充分满足职业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分别是教育模式落后、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考核制度不完善以及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提升。鉴于此,必须要对计算机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三、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思路
(一)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
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好理论课与实践课,这样方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满足IT行业的需求。部分院校在安排课程时并未把握好“度”,部分院校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过多重视理论课,部分院校却是过多重视实习实训课,尤其是在当前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逐渐深入的情况下,这些院校过于看重实践教学,认为理论教学可以融于实践教学活动中,所以忽视了学科教育。这些情况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在职业需求的角度上建立需求模式的教学体系,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二)重视行业参与和资源整合
教学改革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具体来说,院校在进行改革之时,要明确IT行业需要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对行业来说,院校内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比IT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要滞后,故而高校应当确保专业教师能够深入企业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还应当引进企业的计算机培训人才对学生进行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动态,同时也需要多让学生进行实训实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这样便能将校园内的资源与行业内的资源利用起来,以使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基于IT行业特点改革计算机职业教育最主要的便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这样方能确保所培养的学生能够达到职业要求。具体来说,在教学之前,需要对IT行业的工作领域等进行调查,依据工作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等等,这样方能实现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的转变,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行业特点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时必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因为部分教学内容如进制转换、算法设计等内容可能会被删除,其他先进的技术知识会被添加进来,如OA软件开发、企业网站建设等等,以确保学生每学习一个领域,均能有所提升,确保每学一个领域,均与某一职业领域相对,以使学生在学习之后均能在某一方面达到职业要求。
四、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