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修改课程标准
在调整了课程的模式以及课程的实施方案之后,还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修改,以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具体来说,课程标准修改之后应当以工作室教学为基础,注重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将活动的中心确定为生产性实践。另外,所修订的课程标准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模块来编写,不能过于笼统化,且对每一个模块下的教学方法进行重新选择,从而使教学方法能够满足生产性实践需求,使学生能够实现“做中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调整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极为简单,主要是通过试卷测验来考评,试卷测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从整体上来说,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故而应当对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实行多元化的考评,并将考评纳入德育考核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多元化的考评方式是指学生在设计某一项目之后,由学校、行业与客户共同评价。学校的评价采用探究式评价的方法,行业的评价采用社会资格认证的方式,客户的评价则是从客户反馈情况的角度进行评价,多方面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能力从多方面展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将考核评价纳入到德育考核体系中,能够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五)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能够取长补短,使教学效果更好。经过分析与实践,笔者认为小班教学、轮训制与项目实战三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是较佳的一种形式,小班教学可以增进师生互动,更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轮训制则满足了小班教学的实训模式,以解决场地不足、资源不够等问题;项目实战则能够使学生通过真实工作项目,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五、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计算机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同时还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具体来说,师资队伍的情况与学生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教师水平提升,方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教师应当“善教学”“能科研”“精管理”。在教师水平提升的同时,学校还应当对资源进行调配,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结语
本文是从IT行业特点出发对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究,文章在概述了IT行业特点与定位之后,对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探究,指出了教学的改革思路以及实施方案,并提出了改革的相关要求,以期为职业院校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究,以使教学改革更为顺利,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