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施原则
(一)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相互一致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均出自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岗位需求。进行课程构建的前期,一定要深入到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论证,制定培训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和范围。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基本点,完成课程的构建,使授课教材能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从而把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相关联的内容引进课堂,做到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二)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互一致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独立或团队合作,在教师的带领、组织、协调和指导下,学习如何掌握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内容和专业技能,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并熟悉岗位要求、树立职业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行动、工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
(三)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互一致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由学生来担当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和组织者,基本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理论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立足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践训练,确保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下进行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从而提高职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先的以学科知识序列性、逻辑性、完整性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设置,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方法和社会技能相互融合,解决了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学生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与思考,进行学习总结而获得提高,通过完整而明确的工作活动,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肇庆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年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专业学生仓储技能培养探讨》(课题编号:ZXH20170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