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具有完善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学生中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很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为移动学习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早在上个世纪末,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兴起,并在随后短短几年内移动学习就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移动学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的综合研究领域。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教育及继续教育方面,且已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环状循环”模式,研究重心也从技术关注回归到落实具体的学习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是对中职生移动学习的研究并不多。在中国知网中,以“移动学习”为主题可以检索出11744篇相关论文,以“中职移动学习”为主题只能检索出102篇相关论文,仅占总量的0.87%。那么,中职生可以进行移动学习吗?应如何引导中职生进行移动学习?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展开探索。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具体的移动学习环境从学习资源建设、学习平台功能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体验方面展开论述,并梳理出适合目前中职生学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同样奋斗在一线的中职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是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先后经历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化教学等经典教学模式,目前正处于积极促成传统课堂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有机融合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任课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课程具体目标为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证并通过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相关职业技能测试。成熟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一级考证中理论知识部分,很难通过实际项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播通常采用项目和机械练习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此外,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适应网络化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习惯需要慢慢渗透,渐进培养。单纯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无法全面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的形成。
由此将移动学习引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明智之举。然而大部分中职生存在自律性稍差,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偏低等问题。中职生是否会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手机进行有效学习?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做了初步的调查,发现72.4%的学生手机中安装有学习类APP且使用频率很高,集中在数学、语文及英语这些传统科目,多数学生表示这些学习类APP几乎每天都会打开使用。由此说明中职生是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
二、我校移动学习环境概述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示范校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人才培养。早在2014年我校已跻身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校”行列,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颇具特色的示范性学校。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蓝墨云班课”和“E-Online在线网络课程制作云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此外,教师积极使用微信公众号及学科相关流行APP等公共资源平台进行教学,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1.蓝墨云班课
蓝墨云班课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课前师生需将蓝墨云班课APP下载至手机上,创建并加入班课。教师需将相关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资源库内供学生课前预习,亦可布置课前任务;课堂上可以通过APP进行签到、点名、知识点检测及即时反馈等活动;课后可以发布作业、师生互动;平台也提供了投票、问卷调研等教学常用功能。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这款APP功能强大,系统性强,解决了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学生练习无法即时反馈,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把握存在延时等问题;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综合性项目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