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课是技工学校就业指导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技工学校职业规划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许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并没有有效发挥该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笔者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使《职业生涯规划》课变得通俗易懂,并取得了一定实效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和总结了提高课程实效性的条件以及实践方法。
一、提高课程实效性的条件
1.教师要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集理论型、实践型、经验型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较为庞杂,涉及面广,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应用技能的培养,还有自我职业规划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因此,在知识储备运用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搜集、积累他人事业发展的间接经验,总结提炼已辅导过学生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更要善于利用自己人生经历中亲身感悟的直接经验,对学生进行体验性、经验性指导。这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首要前提,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检验、完善和更新。
2.正确地看待、了解学生,找到教学的切入点
一方面,我们的技校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其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整合教学内容,将知识量和难度都控制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内,避免出现教条化、理论化。例如,在有关“认识自我”的部分中一般涉及价值观、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有如: MBTI、霍兰德、360度评估、加德纳多元智能等等不同的繁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测量方式。若按照教材逐一介绍讲解则容易使学生混淆,难以掌握,导致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和处理教材,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掌控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将一些抽象性、理论性色彩重的部分去除,保留基础性、实用性强的知识并且做深入浅出的讲解,保证学生能够消化吸收。
另一方面,需要明确的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强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课程。因此,课程教学的切入点还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思维想法、兴趣爱好、气质性格以及能力特长等个性特点)基础上。采取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对所学专业、对社会市场需求、对职业发展前景和自身今后的发展努力方向能够拥有正确的认识、评价和定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方可使我们的教学效率提高得更快。
3.考虑各个专业的不同以及就业导向不同
社会需要很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同时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需要专业对口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为学生选择不一样的教学课堂。这时,教师不仅仅是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知识,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的发展形势做出相应的调整,让学生看到自己该专业一些具体的、客观的就业信息,只有这样方可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才可以使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接近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
二、提高课程实效性的实践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主动、开放、探索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模式,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趣味教学法,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首要的还是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学生爱听的,在课堂上做的互动都是有趣好玩的,教师讲课的风格风趣幽默,相信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会让学生更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往往采用:
(1)用趣味的开场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笔者在讲授职业规划导语时,就采用了“什么是坑爹、拼爹”“为什么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怎样理解好爸爸的标准——五子不少 ”的课前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增加课程元素,巧妙地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的色彩丰富、设计变幻无穷,多样的字体及颜色变换,丰富的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全方位的冲击,不仅通过不同形式的感官刺激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视频建议选取一些与我们技校生契合度高、启发意义强的影视片段,如《中国大能手》《职来职往》《一起投吧》《梦想中国》等,这些影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