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过程是渗透德育内容的最重要阶段,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适当渗透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1.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中发现,作为学生应该多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各项活动中体味成功与失败,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来强化自身的意志品质,进而激发个人的向上意识和挑战意识。为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简单的田径运动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当学生完成一段距离的短跑或长跑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体力状况来让学生再尝试挑战跑一段,进而培养学生敢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和意志品质。而在器械体操的项目练习过程中,也要为学生设计一些有难度的技术动作,考察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由于技术动作存在一定难度,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完成会相对困难,教师应鼓励他们必须付出一定的艰辛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即使学生在器械体操技术动作练习过程中表现体力不支甚至受伤,教师也要鼓励他们重新大胆尝试,不要轻易放弃。如此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精神,虽然表面看似是外在的体育技术教学过程,实际上却是内在的“心理治疗”过程,一方面克服某些学生的畏难心态,另一方面也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前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不断的失败中,学生会更加渴望成功。而当学生成功后,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赞许和鼓励,并尝试提出更高难度的目标,刺激他们追求并突破新的挑战目标。
2.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中职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团队项目,需要集体合作共同完成,例如田径、某些大球类项目等。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体育项目特色,组织展开合作教学,通过团队合作互相竞技来渗透德育教育中的集体主义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正如我国传统文化一样,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强调集体力量最大才是传统人文文化的精髓所在。而在体育合作运动之余,教师也要为学生讲述某些团体项目奥运冠军的故事,通过真实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学会团结拼搏、配合默契、齐心协力等德育精神内涵,通过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融入他们固有的人格和潜意识中。再者,团队活动不仅仅培养中职生的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它还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认同感以及社会责任使命感。这些都是通过体育学科才能渗透给学生的,中职体育教师有必要好好把握。
探究德育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3.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某些中职学校会开展“武术”课程,为学生渗透独特的民族武术文化,帮助他们了解这一份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做到德育有效渗透,例如提问学生“通过‘功夫’二字你们联想到什么?”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霍元甲” “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等功夫巨星和历史人物。借此机会教师为学生讲述了中国武术的光荣文化传统,告诉学生他们所提到的那些人物通过武术来向世界展示文化,甚至通过武术来抗击外敌,这培养和激励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而教师则再次引导出新的观点,那就是学习武术并非是为了打架斗殴、恃强凌弱,而是为了强身健体,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更好地建设和保卫国家,所以学习武术一定要有武德。通过这样一席教诲,学生也了解了学习武术的真谛所在,那就是要热爱祖国、以武会友,通过武术来锻炼自己锲而不舍的优秀人格品质。可以见得,通过这一体育项目教学过程,教师渗透了多种德育内容,基本为中职生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思想道德品质架构体系。
(三) 教学结束阶段的德育渗透
在教学结束阶段的德育渗透要保证相对轻松的氛围,例如让学生检查器材并回收器材,看器材是否存在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细节来培养他们做事的认真态度,凸显学生存在于体育教学中每一阶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在课后放松运动中,也要为学生设计相互合作式的放松运动,让他们以一对一的形式来相互做放松运动,培养和增进他们的相互友谊和互助情感,养成他们懂得理解他人、乐于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四、 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科学方法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掌握一些科学合理的德育渗透教学方法,从行为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等角度来引导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一) 通过体态暗示渗透德育
体态暗示是中职体育德育渗透中的常用方法,它能够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矫正他们的一些行为,避免他们产生任何逆反、厌烦等负面心理情绪。例如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发现某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情况,通过走到学生跟前用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来达到教育目的。这种点到即止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降到最低,在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解决了问题,实现了德育渗透过程,且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肢体语言来暗示心理、渗透德育思想的教学技巧,中职体育教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