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形成多元化的早教师资培养方法
早教师资培养涉及政府、教育、计生、妇联、社区多个部分,应建立联动机制,共同为早教师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早教师资培养过程中,要善于找出便于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内在规律性的方法,例如早教教研活动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讯—探索验证—成果表征—反思总结”的内在方法,早教教师个人成长活动按照“自我分析—成长方向—成长措施—实践路径—反馈反思”的方法进行培养等,避免教师在专业培养和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实践研修,提升教师岗位专业能力。
早教师资培养方式的创新,除了聘请富有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婴幼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通过讲座、咨询、论坛、沙龙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与经验、常规课例观摩外,还应加强早教队伍的实践研修,重点提升教师的现场观察和个别化指导能力。有研究表明,现场研修指导对早教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显著作用; Burchinal(2002) 认为,低学历教师更适合参加工作坊,从而改善教育教学实践;Fiene 的研究结果显示,师徒带教比其他常用的培养方式更有利于师幼互动。
(二)研习式培训,提升教师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研习式培训是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提出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实地考察获取信息,互相研究讨论得出行动方案。教师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基于教育实践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对自身教育实践成效进行自我评价。
(三)网络学习,培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学习是一种最大程度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的职场学习新方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与讨论。通过建立幼儿园网络学习资源、开设园本教师网络论坛、鼓励教师开设个人博客等形式,引导教师养成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开展自我学习的习惯。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体会到围绕课题研究,笔者以课题组为主导,通过召开实验园教师的观摩、研讨活动来培养师资是一种最有效的师资培养形式。师范院校作为早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基地,要办好早期教育专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早教师资,早教机构内部要通过建构学习型组织,在机构培训中提高早教师资队伍的专业性。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0~3岁儿童早期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11TJK307)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