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国历史上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原文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几千年以来,这句话鼓舞了无数人努力奋进,把为国家民族“立功、立德、立言”为人生目标,他们前仆后继,无怨无悔,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作为一名现代的人民教师,理应向古人学习,以“立德”为抓手,效法先贤,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树立师德新风,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论语》是儒家传统经典,也是指导古代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典籍,古有宋朝赵晋宰相“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其中的一些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谈学习理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意为:学习过知识技能之后,在实践中常常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掌握,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吗?这句话几乎完全契合了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学而时习之”正是提倡将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练习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理解程度,精炼自身学习方法;而“不亦说乎”则反映了完成了前者之后的喜悦之情,恰恰关注了学习者的情感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