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是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基于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整合的初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与方法,以切实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一、转变传统信息化教学观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对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对学生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通俗来讲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恰当地、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中职语文课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地实现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教学层面的有效整合以及促成教学结构、教学要素、学习方式的根本革新。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但是,在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当中,很多时候我们把信息化教学简单地理解为给每一节课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以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就可以了。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却往往发现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有时候我们耗费了大量的心思去制作精美的课件,确实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热闹之后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并没有设想中的多,而且每节课都如此,学生也就习惯了,逐渐也会有“审美疲劳”,所以总体来说这样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差别并不大。因此,我们要转变这种传统的信息化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是需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是运用这样的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的信息化环境是不是比传统的更好,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化工具是不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果。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切实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做好准备。
二、把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
1.巧用信息技术与任务驱动法整合,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是近些年来很热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能够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笔者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常常会把信息技术与任务驱动法结合起来,个人认为这样很适合我们中职的学生,尤其是用在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环节中。中职学生的成绩普遍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也不足,各方面的素养都有待提高,在对待语文课的态度上,他们不重视语文课的学习,平时更加不会花时间来预习语文课的内容,但是他们喜欢网络,对信息技术方面比较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与任务驱动法运用到课前预习环节当中,让学生更愿意花时间来做好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中,我们通过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发布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小组任务,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并把任务成果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反馈给老师,师生在网络上进行互动交流,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如在《祥林嫂》一课的课前预习中,我们可以通过班级群布置小组任务(如简单认识鲁迅,简述祥林嫂的故事等),让学生分小组在网络上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任务,并在网上进行小组交流和师生交流。我们的中职学生都是很喜欢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