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职生可以通过高职高考,即“3+X证书”,进入高一级院校深造。但学生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却发现自己英语基础薄弱,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困难重重——英语科成了学生通往高校的瓶颈。广东省高职高考“3+证书”英语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活动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考生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题内容对于普高生相对简单,但对于中职生仍是高考的一个障碍。因此,提高学生的高考备考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中职教学经验,多角度探讨高职高考的备考策略,供同行参考。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问题
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是中考成绩处于低分段的学生。近年来随着普高的扩招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中职生入学的门槛越来越低。中职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语法知识掌握不全、词汇量小、语音语调不标准、听说能力差。数据显示,中职入学新生的英语文化水平有38.63%低于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低于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只有9.62%达到初二英语优秀水平。80%在语音方面几乎一无所知,90%感觉英语听力很困难,85%无法开口讲英语,75%会犯很多语法错误,75%不会写句子,更不用说写作。而且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不足。
(二)教师问题
教师教学观念和授课方式不适应生源状况的变化。面对目前生源的状况,一些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而未能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授课方式上,一些教师缺乏对高职高考的深入了解,青年教师对考纲研究不透,对高考题型不熟悉,照本宣科;老教师凭借多年经验,按部就班。这种脱离考纲又没能与时俱进、没能及时、灵活调整备考方案的教学,导致整个备考方案的把握和实施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学生水平没能得以实质性的提高。
(三)教材问题
教材老龄化,与时代脱节。题材老套,内容冗长、枯燥,重难点不突出。目前,在广东省的各大书店很少见到高职高考英语教材和学习资料的踪影,基本都是普高类,不少学校仍然沿用好几年前的旧教材,而较权威的高职高考资料的购买途径很少。
二、高职英语备考的有效策略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制定有效、系统、有步骤的备考方案,采取相应备考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
(一)结合实际,确立高职高考的英语备考复习教材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胜任学生高考备考的教材应具备下列标准:
首先应立足于最新的广东省高职高考“3+证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能总结出近几年来的高职考试试题规律,并对今后的命题进行思路预测。
第二,编者须是有多年教学经验,对高职学生充分了解,设计的内容能重视分层次教学的运用,确保学各层次的考生都能从中受益,从而全面提升应试效率。
第三,有针对性地讲解高职阶段知识要点,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第四,每一章节基本包括五大部分:考点精析、考题回顾、备考指导、强化训练、知识要点。学困生要求他们理解、掌握前四项;学优生可以通过增加知识要点环节提升学习效果。
目前,笔者任教的中职学校选用教材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复习教材 英语》,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上四个标准基本达到,附录有不规则动词表;常用词组;单词表。不足之处是该教材略显繁杂、枯燥,达不到轻松学语法,快乐记词汇的境界。而另一套2010年使用的教材——《中职毕业升学考试 复习指导 英语》,广东省出版集团在这两方面却编得深入浅出,但其语法理论方面却较为逊色。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这两套教材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利用后者作为考生的导入内容,也可作为专题的预习内容,学生接受效果良好。在系统讲解专题时,再使用前者作为详细学习的载体。
(二)拟好备考方案
首先以《大纲》为指导和准则,以教材为依据,以高考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把握高考英语特点,预测命题走向,明确复习的重点。通过摸底调查,了解考生的英语基础,明确其弱项所在;再结合《大纲》和学期的课时安排,结合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