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复习(9月份到次年1月,约160课时)
本轮复习目的是使学生夯实基础,掌握中职英语最基本的知识点和框架。
(1)音标部分。首先补习国际音标知识,重点内容是国际音标表,音标的标准发音以及如何利用音标法记忆单词。历年配合使用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宫正老师国际音标学习版,该视频发音标准,教师讲解深入浅出,教态生动亲切,适合零基础的学生补习音标知识。而且该学习视频配有大量例词、例句以及歌谣,学习起来轻松欢快。历届学生学习反映好,不少还下载到手机上课余反复操练。
(2)词汇部分。引导学生整理出常用词汇分类,包括Animals, Fruits, Colors,Verbs等19个类型。要求学生整理记录在笔记本,及时复习,教师再定时抽查。讲授记忆单词的方法有音标法、简笔画法、联想法……学生掌握词汇的效果良好。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学过的内容第二天就应及时复习,隔三天后再复习,过一周后再复习一遍,大部分内容都不会再忘记,这种复习方非常有效。
(3)语法部分。采用逐个击破、重点突出、勤背例句的方法。如名词专题重点是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变化规则,以及不规则变化名词归纳,用表格归纳举例,条理清晰;动词专题重点是动词的多种形式变化和不同用法规则,可用表格归纳并要求学生用不同形式造句;形容词副词专题重点则是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和运用,讲授的方法可采用造句、简笔画、小故事等形式。
(4)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部分。这两项是考试的突破口,得高分的制胜点。考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定期的训练和大量的练习得到较快的提高。教师应选用难易适中、题材多样化的英文短篇原作,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新颖、与时俱进。每天定时训练学生完成,教师较对答案并讲解相关的阅读技巧,帮助考生学会从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内容、词语语意、名篇语境、逻辑关系、深层语意等方面入手,掌握解题技巧,轻松答题。
此轮复习,应引导和强调学生注意各章节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逐步完成学科内的综合。此外,操练应注意分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学困生以基础性为主,中等生按大纲要求设置,学优生可成立英语学习微信群,增加综合性题目,进行群内讨论和交流、竞赛。
2.提高阶段(2月初到4月底,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
本轮复习主要指导学生进行专项练习和考查 ,对第一阶段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指导学生做综合性题目,教师讲授解题技巧。
教师要求考生学会综合运用,熟悉考试题型。通过大量选择题和书面表达作为训练的内容。每周一套模拟试题,注重考生的答题规范性、时间安排、答题速度和书写等问题。此轮复习解题技巧的点拨尤为重要,做到清楚学生困惑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从根源上帮助考生解决问题。
如约定俗成法:
M: 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2015广东)
W:.
A.My English is very poorB.Thank you
C.Of courseD.Don’t mention it.
考生要熟悉中英两种语言使用时的一些文化差异,按照外国的文化和习惯去理解一些情景和使用一些表达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使用于补全对话这一题型上。如果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往往会选择A,正确答案为B。
再如转换还原法:
Was it more than years ago Edisoninvented the electric lamp?(2006 广东)
A.thatB.sinceC.whenD.Where
有一些题目其实很简单,但命题者为了干扰考生的思路,特意将陈述句改成疑问句或倒装句,使学生难以判断,这就要求考生学会还原法,将句子变回陈述语气,再慢慢排除。这题如果按疑问语序看很可能会受“more than years ago”影响而选C,一旦将句子还原成陈述句就知道该题考查的是强调句型It is/was+(强调部分)+that/who,应选A。
3.冲刺阶段(5月初到6月初)
最后一轮让考生回归基础,适应模拟,自查自测,增强信心。让考生回顾高中阶段的英语基础知识体系,特别是词汇、常用短语、句法和语法,要熟记、巧记用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清晰可见的知识网络体系。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熟记考纲的单词短语,特别是高频词、不规则变化词,定期及时复习,必能打下迎考的扎实基础。
(2)整理第一、二轮的试题,归纳出语法选择题中的常考点、易错点和重点,好好熟悉。旧题新做,提升解题思路;错题不再犯,减少失分率。
(3)书面表达部分可要求考生适当背诵已学不同主题的范文,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4)严格按照高考的要求完成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精选的模拟试题,教师及时批改、点评试卷。
通过上述所阐述的“三轮复习法”,使学生在复习中能循序渐进、有步骤进行备考,形成教师“勤教、善教”,学生“勤学、善学”的互动态势。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考生们一定能在高职高考中取得理想的英语成绩。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