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所有希望获取知识的人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下面,笔者通过分析将微课应用在高中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好处,以及在高中教学中的可操形式,浅议微课对未来高中教学的意义。
一、微课概念
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又名微课程,它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好处
1. 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而精,主张“微到极致,便是质量”。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在网络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在10分钟内,微课一般时长为5~8分钟,最长也不宜超过10分钟。根据这一特点,微课10分钟内的短小实践网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往往聚焦于某个单一的、重要的主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微课在支持翻转课堂模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外观看教学视频而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复习和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可以从讲授中解放出一定的时间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更具针对性,达到了微课所追求的“微到极致,便是质量”。
2. 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上,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微课的设计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反思能力,因此非常适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学习资源。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还学会了制作微课,提高了电脑应用水平。
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按照自己的需求、进程和方式进行个性化的高效学习。它是课堂教学外,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形式。
3. 微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不同微课制作者(主要指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主要考虑的是面对的教学群体(学生),因此教学设计目标、设计手段等都是重点解决自己教学对象的问题。正因此,即使同一个知识点,由于教学对象的层次不同,从而导致微课百花齐放,极具分层教学的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从而使得微课教学更具个性化;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观看自己任课教师的视频,也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微课视频,通过互联网等数字化教学设备,学习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好处
1. 微课提高教师自身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制作微课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教师制作微课后,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发现不足之处,也可上传互联网,通过其他观看者(教师或学生)的互动交流,发现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在这个制作、修改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主动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最终达到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