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微课对激励、指导青年教师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每所学校都会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青年教师基本都会随堂去听优秀教师的课,通过听课来学习、吸收这些优秀教师的经验。然而平时青年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听课,也不可能同时去听几个优秀教师的课。优秀教师们的微课使青年教师们可以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反复学习,以形成自己的理解。除了模仿以外,还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向优秀教师提出疑问,优秀教师也可以根据青年教师的疑问给出答案,使传、帮、带可以跨时空进行。青年教师同时也可以制作自己的微课,在制作和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 微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杨哲涵老师曾在《你真的确定,你会用别人的微课?》中写道:“从教师个人的角度看,一线教师工作很忙,有现成的微课可以直接用于翻转课堂为什么不好呢?从区域的角度看,区域建设微课程或者说学校建设微课程体系,不就是为了能够促进资源共享和相互使用吗?……”
笔者很赞成杨老师的说法。信息化时代,合理地使用其他人的微课程视频是未来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趋势,网络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4. 微课的应用对教研方式、听评课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微课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在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跨区域的听评课等方面大有作为。比如,现在各学科听评课比赛所采用的现场观摩方式虽然真实完整,但是比较费时。其次如果主讲的教师不是本校的,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师生配合、互动等方面会出现不连贯、不顺畅的瑕疵,从而导致授课教师的预设目标和发挥难以达到最佳。微课的应用可以比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它突破了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对教师而言,有了微课资源的支持,教师的教学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放异彩。
(三)微课在高中教学课前、课堂、课后的应用
1. 微课在“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我区开展的“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等,但是现在普遍是通过研学案来衔接。在现阶段,我区各校“研学案”都是纸质材料。高中各科的研学案的使用导致学生的纸质材料铺天盖地,在使用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由于各种原因丢失。微课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即使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微课都可以重复使用。在将微课应用到高中教学后,适当地结合电子书包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种纸质材料的浪费,同时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 微课在实验教学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3年6月中旬,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太空现场授课的部分视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实验的真实性、科学性,同时航天任务中的“太空授课”环节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高三实验专题复习,学校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微课的应用也是一个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将科组合作录制好的物理实验系列微课录入班级电脑。在班级规范使用电教设备的前提下,班级学生可以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微课;其次,也可将微课放在学校局域网。在安排实验复习课时,让学生进入机房,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实验视频微课进行个性观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性;再次,学生还可以利用U盘等设备复制微课进行重复学习。这样的操作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可以预见,微课将会为提高高中教学水平发挥无穷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事物的两面,最好的教学方式还是在课堂上真实的、面对面的教学,微课不能代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它只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和补充;其次微课是数字化教学新形式,因此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数字化设备,用好微课,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再次,制作优秀的微课,使微课教学实用化,而不仅仅是一阵潮流,昙花一现,或者成为教学的包袱,摆设。因此,我们只有真正用好微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优势,使之为高中教学服务!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责任编辑 李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