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层次化。主要体现在:练习安排由易到难;练习要求由准确到又对又快过渡;练习目标要好中差均有所得等三方面内容。
五、强化口算和估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1. 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计算192+219,通过估算知道其结果大约400~420;计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结果接近2800而小于2800。
2. 规律估算法。指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如判断①2.4×3=0.72;②1.2×0.4=4.8的结果正确吗?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这两个规律,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
3. 联系实际估算法。例如,学习长度、重量单位后,可要求学生通过估算来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粉笔长7( ),教学楼高20( ),鸡蛋重50( ),西瓜重5( )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既要继承扎实有效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与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