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通过对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促使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符合社会评价的标准,同时进一步促进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社会化。通过社会评价指标的具体化使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目标,以满足社会评价目标的需求。
首先,用人单位要对上岗人员有非智力方面的硬性要求,除了对中职生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水平、是否能够胜任岗位职责提出要求外,还要进一步提出对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非智力方面的素质提出明确考核规定。
其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作为中职办学及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之一,在对中职学校进行评估考核时,不单单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水平,英语成绩等作为评估考核标准,而且要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使中职学校把培养中职生非智力因素这项任务加以重视。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为培养中职生非智力因素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在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和评价中发挥者重要作用。中职生非智力因素评价机制若在中职学校普遍建立,必须要充分依靠政府政策的引导,制度的保障以及人员配置的合理安排。只有充分发挥好政策的正确的引导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才能往正确的方向迈进,只有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中职生非智力因素评价机制的建立才更有依据。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