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教学中,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规定的教学课时,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对象,选择长度适中,适合教学需求的故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单个的教学故事一般控制在1-3分钟内比较适宜,尽量不要超过5分钟,除非这个故事可以贯穿和统领整节或整章内容。如上述例子中,课堂导入,约2分钟;师生一起学习控制的含义和作用,约13分钟;教师或学生讲述故事,约2分钟;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约6分钟;教师讲解三个管理学概念,约5分钟;师生一起结合故事分析三个概念的内涵及优缺点,约10分钟;老师出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约5分钟;课堂小结,约2分钟。一节课45分钟,教师仅用了18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让学生听故事,分析故事,利用故事理解和掌握三个管理学概念,解决课堂难点。可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长度适中的故事,才可以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管理学课堂变得既有序又有趣。
3.浅显易懂,根据学生基础讲故事
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选择那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浅显的故事通常也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将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同样可以起到活跃课堂,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学理论和原理的作用。如上述的故事,虽内容简短,但发人深省。学生一听就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老师只需稍作引导,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故事中的三种情形同管理学中的三个概念联系起来,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这三个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可见,利用这种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诠释枯燥抽象的管理学原理和理论,学生听着有趣,老师讲着也轻松。
4.喜闻乐见,根据学生特点讲故事
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淡薄,很难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但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容易受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尽量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选择那些新奇、生动、有趣的故事,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喜欢上管理学,愿意参与到《管理学》教学中来。
要找到这样的故事,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教师们尽可能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喜好,理解学生的思想,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学生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故事,也可以是最近报道的新闻时事,还可以是影响深远的历史故事。换言之,只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益的故事,都可以为教师所用。
总之,教师在选择故事时,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喜好和特点,还要考虑实际的教学需要,使我们所选择的故事既有趣又有用,从而实现利用故事活跃课堂,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管理学知识,让学生喜欢管理学,爱上管理学的目的。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