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对思维导图进行共同建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不同的情境状态,对自己的知识点实行梳理,再对新的知识来学习,绘制出知识点的主干部分以及基本的框架,然后再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分组,集中小组成员里的知识点再重新绘制思维导图,让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思维导图都能够得到完善。第二,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老师要积极鼓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来讲解自己小组的思维导图绘制思路。在进行讲解时,学生能够加深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在对导图进行评价时,小组成员也可以熟悉知识点的脉络,对新旧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强化。第三,老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在分组教学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中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说,在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三过程”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出思维导图,然后老师再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给出指导意见,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严谨。最后,老师根据各个小组的成果来绘制全班的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上课听得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反思这现象出现的原因,其实是学生没有在课后及时地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没有去寻找知识点的主干部分,而只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导致做作业时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把实际问题给解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思维导图能够良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在“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简单地概括每一个小节的主要知识点,老师再帮助学生完成这一小节的思维导图,对不同的知识点添加不同的颜色,让学生加深记忆知识点。
三、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一种图解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开发大脑潜能。在中职会计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备课,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