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上课”2005年源自浙江,刚开始只是体育教研活动,2011年第一次在首届全国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采用后,慢慢推广到其它学科。通常在教师招聘、选调、教学评比、职称、名师评审等活动中频繁出现,由于它更接近于真实课堂教学,又有省时易组织、涉及面小等特点,有逐渐取代说课成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
一、概念本质及特点
“体育模拟上课”是指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上课教师把某节完整体育课或课堂某一片断内容的教学过程用语言、肢体动作展示出来的过程,是把教师的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授课前的实践演习。模拟上课其本质是为了突出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矛盾和“教师能力素质”特征,抛开了正常课堂中诸如场地、器材、天气、人数等对研究对象次要的非本质因素影响,主要针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的针对性较强的教研活动。从教学设计上来说,主要考察教学理念、教材理解、教材处理能力;从语言讲解上来说,主要考察教师的讲解、表达、口令、专业术语;从示范上来说主要考察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 从课堂的预设与评价上来说,主要考察教师学情分析及评价能力;从队伍调动、组织练习来说主要考察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它能客观、真实反应出体育教师的基本功。
由于模拟上课没有面对面的学生配合,完全靠教师自编自导自演。既要演好自己的角色,还要演好不同学生的角色。不仅要演得有板有眼、像模像样、生动有趣、形象逼真,而且要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该教师的教学理念新、手段佳、评价得当、机智灵活等多方面的素质。因此,模拟上课不仅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其特点有:1.容易组织。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所需时间不长,因此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容易组织,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2.真实。它整合了传统的说课和现场讲课的优点,能客观、真实反应出执教教师的体育基本功、语言表达、体育教学技能、逻辑思维和处理教材能力。3.省时。教师一般在15分钟左右,以上课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让评委了解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完到评价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
二、与课堂教学、说课的区别
“模拟上课”整个过程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它要求教师做好充分预设并在相应的学生活动环节中巧妙过渡,把教材的内容、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等通过模拟上课表现出来,更侧重于它的实践性。
说课要说教材的内容、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较侧重理性层面。但模拟上课的“说”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实际为基础,用语言来表达完整的教学过程,侧重于实践性。模拟上课弥补了说课的不足,侧重于教师综合素质和课堂调控能力的表现,侧重于实践性。跟说课相比,“模拟上课”它更侧重于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反映,因此也更适合当前的教改趋势。
三、避免误区的产生
模拟上课不是演戏。模拟上课必须是建立在实际课堂之上的模拟,它可能无法体现动态变化课堂环境下的真实情况,但它是以课堂教学为遵旨来进行教学研究,以考察教师的有关课堂教学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的,其研究内容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主体来展开。
模拟上课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它虽然有其特定的意义与价值,但还是无法完全替代正常上课。比如对于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学机智等方面还是无法体现的。实际的课堂是由许多动态变化着的因素结合的整体,有共性、有差异,相对理想化的环境永远代替不了课堂。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正常上课还是首选的教研形式。
详略要得当,思路须清晰,设计宜新颖。模拟上课不能平均使力,应抓住本节课自己认为是比较亮点的或重难点的地方加以重点突破,详细阐述。教学重点把握准,难点突破新,问题要突出。应抓住重点,突出特点,解决难点。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层次性,要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详略得当。如前滚翻教学,步骤是:让学生体验-体验中发现问题-引导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