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以扩容促优为重点,继续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案例四:2011年1月4日至6日,韶关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督导验收组一行11人,对新丰县申报“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达标县”进行督导验收。督导验收组通过采取听报告、专访、实地考察学校、召开座谈会、查资料等方式,综合考察了新丰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情况,评估组认为新丰县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教育经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师资建设,优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尤其在增加优质学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高中阶段教育呈现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优质学位明显增加、职业教育明显突破、办学质量明显提高”的发展新格局。
就韶关市来说,新丰县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但是创强以来,新丰县急起直追,高中阶段教育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状态。早在2008年,韶关市便率先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备受关注的“韶关模式”,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站在了高位发展的新起点。因为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给韶关市高中阶段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使得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阶段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近几年全市进一步“扩容促优”,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师资力量,努力创造条件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尤其注重完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充实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大大提高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水平。
在创强期间,韶关市继续推动普通高中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目标,注重内涵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建设“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2011年,韶关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比2010年提高了1.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8%。目前,全市高中阶段优质学位率达99%,毛入学率达到92.72%。
四年来,韶关教育进行着声势浩大的改革,也酝酿着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因子,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教师队伍;无论是教育结构,还是教学质量;无论是政府职责,还是社会满意度,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韶关市已经建成教育资源相对充足、教育结构基本合理、教育体制富有活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创强核心人物群
在促进教育发展的所有因素中,人是最具活力的因素。只有将全社会的兴教之力融入创强的进程,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更加顺风顺水。韶关的人民,正有重教兴学的传统,这块丰腴的土地,滋养了历史上的文魁秀士,也养育了今天一大批支持教育、热心教育、投入教育的“人”。在创建教育强市的过程中,全市教育事业的领路人、教育事业的实践者、教育事业的热心人,更加凝心聚力,上下一心,形成了浓厚的强教氛围。
1. 党政领导重视教育。
在韶关,党政领导皆被称为创强书记、创强市长、创强县长(区长)或创强镇长,不仅因为他们在思想上认同教育创强,在行动上支持教育创造,而且他们心系教育,拥有深厚的教育情怀。
在创强之初,韶关市委、市政府就将创强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科学发展观的考评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在2012年3月28日召开的全市教师工作暨加快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会议上,市长艾学峰明确表示,资金投入要向教育倾斜,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教育,全面谋划、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2年8月22日,韶关市委市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协调会,落实韶关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关于韶关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
作为韶关市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者、引路人,教育部门的领导更是多次召开教育创强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强工作,深入到基层调研,加强指导、督导工作,实地察看学校课室、运动场、功能场室、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并按照创强的标准给予学校提出具体的建设、整改意见,现场研究、解决“教育创强”的实际问题。韶关市教育局局长曾风保多次强调,教育创强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教育创强各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创强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创强以来,市教育局严格督查,实行通报制度,每月将各地“教育创强”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将情况报送市委、市政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2. 优秀师资支撑教育。
教育要“强”,必有强师作为支撑,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市建设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