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又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教师要引领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丰富课内阅读。如何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笔者以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邝文婕老师设计的一节二年级阅读指导课《从<揠苗助长>走进寓言世界》为例,谈谈小学低年级语文。
一、趣味阅读,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形成阅读兴趣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如痴如醉”,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创造性地引导和随时随地激发。因此,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师而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机会,以趣味阅读为重点,培养学生乐于阅读,享受阅读。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将学生带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搭建阅读平台,展示阅读成果
基于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通过班级网页、个人阵地等网络平台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感受,互相推荐阅读篇目,让其读得更活、更深、更广。而在课内指导时,教师也肯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
如在课例中,教师的一句话:“勤动笔墨勤看书,说说你们小组有什么读书收获?说说你们小组的读书收获吧!”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沟通、实践的平台,使阅读课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地方,成为学生讲故事的地方,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地方,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
2. 推荐阅读篇目,课内外相得益彰
阅读应该成为心智的重新组合,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和展开的空间——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走进课外更多的阅读材料,让他们不断修正补充自己先前的阅读所得,激发新的体悟,使课内课外阅读相得益彰。
如学生在学习了第七组“勤思考、爱动脑”专题的两则寓言故事后,学生对寓言非常有兴趣,教师趁势推荐了五篇寓言故事:《狼来了》、《农夫与鹰》、《专心致志》、《蜗牛的家》和《狐狸和葡萄》,供学生在课余进行阅读。这五篇寓言故事的推荐是立足于学生有了初步的寓言故事阅读方法:了解寓言内容,知道寓言道理基础上,以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方法,迁移到其它寓言故事的阅读中去,继而为教师进行课外寓言故事,课内指导进行铺垫。由课内习得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使课内课外阅读相得益彰。
二、专题阅读,习得方法
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师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识字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的习得,如果仅靠教材的那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这时需要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将专题阅读引入教学中,让学生课内的专题学习中,习得方法,在课外专题阅读中,运用方法,达到强化的目的。
1. 理解词语的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常常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已学过的方法。如在《从<揠苗助长>走进寓言世界》一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回顾并归纳已学习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在习得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在学习故事内容过程中你遇到哪些不明白的词句,你想到了什么办法去解决它?
生:我本来不懂“巴望”的意思,经过我回家细心查字典,终于明白了“巴望”意思。
师:你找到了一位永远陪伴你的老师,就是字典。真是好办法。
生:我原来不知道“枯死”是什么意思,但我学会了诗句 “一岁一枯荣”中,知道了“枯死”就是禾苗缺乏水分干枯而死了。
师:温故而知新,你通过以前的知识学会了新的词语,也是个好办法。
生:我原来不懂“揠苗助长”的“揠”字,后来我慢慢回想到“拔苗助长”这个词,就读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