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读书会的主题后,老师可向学生公布推荐书目的名单,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书源的问题,如到图书馆借阅,或从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推出的“红皮书”及其官方网站“小伙伴网”寻找相关的书籍。
2. 全面阅读,小组分享
学生根据老师公布的书单展开全面的阅读。6个小队分别由队长带领,根据自己队伍的特点,挑选出一两本绘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及分享,展示阅读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自主排练,学习的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孩子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就连一些平时极少发言的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 自主课堂,展示成果
“爱意无限”班级读书交流会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活动,有画画、讲故事、制作手工书等,并邀请了家长到场观看。6个小队各具特色,以不同的交流形式,分别展示了各自的阅读成果。
“书友梦想队” 挑选书籍:《我爸爸》《我妈妈》;交流形式:画画;展示过程:先简单介绍书籍,然后通过画面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每个队员心中的父母都具有不同的形象,有的队员画了一个大大的闹钟,觉得自己的爸爸像闹钟一样准时;有的队员画了一个胖胖的茶壶,觉得自己的妈妈像茶壶一样“唠叨”,但唠叨中满是关心。
“书友攀登队” 挑选书籍:《逃家小兔》;交流形式:制作读书卡,朗读亲情短信;展示过程:先简单介绍书籍,然后介绍自己制作的读书卡,表达对父母的爱意,最后朗读亲情短信,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通过短信一一传递出来。
“书友探险队” 挑选书籍:《我爱你妈妈》,交流形式:讲故事;展示过程:先简单介绍书籍,然后分享读书漂流卡,彼此传达自已对父母的心意。
“书友巧手队” 挑选书籍:《妈妈的红沙发》《我爱你爸爸》;交流形式:分享各种形状的卡片;展示过程:先简单介绍书籍,然后分享自己制作的各种形状的卡片,最后表演诗歌朗诵《游子吟》,让其他队员们感受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挂念之情。
“书友创作队” 挑选书籍:《猜猜我有多爱你》;交流形式:表演故事;展示过程:先简单介绍书籍,然后小队成员分角色演绎故事。
“书友理想队” 挑选书籍:《爸爸,我要月亮》《爸爸,你看我在做什么!》;交流形式:分享手工书;展示过程:先简单介绍书籍,然后分享自己制作的创意无限的立体毛毛虫书、立体花型书等手工书,(手工书上写满了孩子们的读后感受),最后展示送给自己爸爸的礼物,表达对爸爸的敬爱。
孩子们精彩的表现及真诚的话语,不仅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还令家长们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4. 交流总结,反馈升华
“爱意无限”班级读书交流会,加深了学生对父爱及母爱的理解。在“亲子瞬间 爱意无限”这一互动环节,我们以幻灯片的形式,把每一个孩子与父母的合照轮流放映在大屏幕上。随着歌曲《亲亲我的宝贝》的乐声响起,孩子们看到自己与父母出现在大屏幕上,不由得非常兴奋,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不好意思地捂着脸偷笑,有的学生则惊讶地喊道“哎呀!那是我啊!”,并呈现出满脸的幸福。这个环节的气氛异常高涨,孩子们都沉浸在与父母、同学、老师同乐的海洋里,露出了真心的欢笑。
紧接着是用手语表演歌曲《真的爱你》。动人的旋律、感人的歌词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使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爸爸妈妈的感激。孩子们认真地演唱,用心地做手语动作,感动了在场观摩的每一个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回忆起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意。
有了这层层的铺垫,习作课上,老师只需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表现自己觉得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遣词造句,从而涌现出许多不同选材、视角独特的优秀习作,如《雪山不冷》《充满母爱的小本子》等等。一段段优美、感人的文字从孩子们的笔尖滑出,孩子们开始觉得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写出来的文章也言之有物,便渐渐喜欢上写作,写作的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三、以读促写,快乐前行
实践证明,把绘本主题阅读与中年级单元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围绕单元习作的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各种设想,产生创新的观点,形成“大脑风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生生互动、互相学习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继续以班级读书会为载体,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专项活动,使孩子们继续在书海中探索、遨游,以读促写,快乐前行。
一本本精美的绘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感染和启发。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让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使其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同时引导学生沿着绘本阅读之路,攀上习作更高的山峰。
本栏责任编辑 许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