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变迁的历史过程,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根据教育自身的规律进行定位,而且要面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反馈。现在,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教育现代化蓝图已经绘就,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是当下实现这一蓝图的具体途径。广东是全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葳提出,从新时期现代化进程即知识化的历史方位考量,广东教育现代化已经推进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从普及基础教育向普及终身教育的转变、是从教育机会均等到教育全面公平的转变、是从关注集体优质教育到重视个体优质教育的转变、是从知识教育向创造教育的转变、是从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具体教学创新到运用信息技术引领教育系统变革的转变、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传统教育体制向以学校为主体的现代教育体制的转变、是以向西方学习为主的依附性教育现代化向以中国特色与全球化相结合的主体性教育现代化的转变。
教育视界: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现代化的当代意蕴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不断丰富着的时代命题,一个体现本土传统和国际视野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下统领各地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也成为教育梦的具体内容和重要载体。
如果说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梦想,那么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严谨的设计,有宏观的构想,有明晰的指标,有完善的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禇宏启教授认为,“教育现代性”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概念,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评价与衡量,实际上是对于“教育现代性”的测量问题。因此,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是“教育现代性”,逻辑基础是对于教育现代性的分析。具体而言,教育现代性是一个多面体,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理性化(科学化)、人道化、民主化、法治化和专业化等方面。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根本特征,一个国家的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
在本届年会上,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现代人,或者说教育现代化最终是实现人性关怀,真正促进人之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副校级干部、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出发,提出培养中小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教育才是面向未来的、进步的、解放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指出,我国的传统教育有一个深层次的弊病:只重视传授知识,只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忽略甚至伤害了学生更重要的创新素质。因此,现代化的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想象力、洞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大力发展创新素质教育。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各地的基础、优势,问题、困难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区域教育现代化最合适的实现路径。除了本省的专家学者外,本次年会的大多数代表都来自泛珠三角区域9+2省、区中的江西、福建、广西、湖南、海南、云南、贵州、澳门等地,这些嘉宾也从政策与实践层面,介绍了各自省(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经验。比如,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姜正国教授分享了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湖南教育梦想,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陈夫义教授介绍了大特区背景下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图景与路径选择,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劲松教授探讨了“全球化”与“现代化”视域中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化。这些各具特色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对我省加强南方教育高地建设都大有裨益。
发挥教育现代化对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支撑和促进作用,需要集众之智,聚众之才。本届年会形成的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教育现代化暨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建设的理论性和战略性研究成果,对广东和其他区域立足全球视野、科学定位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参考意义。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坚持举办下去,必将成为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思想、新举措的策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