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素质提高的必由之路。可是在当前,部分中学中年教师在评上中高级职称之后就没了之前的冲劲闯劲,在专业发展上停滞不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中学中年教师专业成长“高原现象”是多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内部因素
兴趣和抱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部分中学中年教师本来就不喜欢做教师,不过由于当初专业选择的阴差阳错从事了教师这一职业,再加上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没有成为一名名师的抱负,所以在获得中高级职称后也就得过且过,不愿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能力局限。部分教师当他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由于个人能力的欠缺,不能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感觉到诸多的、宏大的理论难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育科研人员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于是,教学中感到困惑的地方依然困惑,天长日久,对身边的问题失去敏感性,视问题如不见,视教学如奴役,影响了教师的发展。
疏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工作经验的反思,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事实上,反思的质量与教师个人的归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当取得成就时,归因于个人努力,而远离感恩;当遇到挫折时则归因于学校或相关的他人,而充满抱怨,这种归因习惯容易让教师的专业成长停滞不前。正确的反思应该是反省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和技术的有效性,反省自己应用教育理论解决课堂存在问题决策的正确性,反省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伦理道德行为方面的规范性。
二、外部因素
超负荷的工作,使得教师无遐顾及专业发展而造成了高原现象。目前中学教师常常满负荷工作,周课时达到十七八节甚至二十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试卷、自习辅导、还要充电,这让中学教师疲于应付。一般人在正常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而据统计中学教师的平均工作时间是9.67小时。在一些重点学校或寄宿制的学校,教师的工作时间甚至超过了10小时,甚至有的达到12、 13个小时。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一般认为至少教师工作时间的20%要用于专业发展,但是这样的工作强度使得教师没有多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