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核心——打造学校文化
从学校文化显性特征来说,学校的校园环境包括建筑物、课室、教辅场室、运动场、宿舍、绿化、宣传以及各种活动的仪式等都体现了学校的文化意蕴、内涵,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文化标识。从学校文化隐性特征来说,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课程、校风、教风、学风、作风、人际关系、文体活动等均承载着学校办学方向、育人理念和价值追求。凡此种种均需要校长站在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高度,以高格调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高品位的环境建设为载体,以高效率的制度执行力为依托,以高标准的行为表现为准绳统领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当然,在此之前,校长应首先做一名有教育理想、有教育追求、有教育责任、有教育认识、有教育思考、有教育规范、有教育创新的师生领头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生命影响生命”。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履行育人职责,引导教师以良好师德熏陶学生,实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使命。
五、关键——落实行动,反馈调整
规划制定的关键还须看如何落实规划的目标内容,选择怎样的行动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目标内容如何落地”。一般而言,行动的实施方案受制于校情、师情、生情,以及目标内容的数量、难易度、规划实施的年限等诸多因素,但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计划周详的方案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也只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所以采取边行动边反馈、边修正边调整的策略思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发展规划的实施与保障。具体而言就是校长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情况反馈诊断与调适修正机制,根据校内外环境等因素变化的情况,及时对发展规划的目标内容、执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作出评估,适时调适与修正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清晰内容,采取措施,保证发展规划有效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