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 识辨感知学习风格
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感知学习风格的概念,利用问卷、观察、面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同时,也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风格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学习风格都有它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它的缺点和不足,每一种学习风格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2. 将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匹配
怎样才能协调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呢?对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老师就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可视资源如文字材料、粉笔、海报、幻灯片等能对视觉产生强烈刺激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更多地依靠耳朵来处理信息的听觉型学习者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视频、电影等给他们创造更多听的环境,小组交流、课堂演讲、角色扮演也是听觉型喜欢的课堂教学活动,上课时老师也要给他们准确的指令和细致的讲解。
但是,在大班制授课的情况下,很难将教学风格与每一位同学的学习风格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其学习风格分为若干小组,设计与他们风格相匹配的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供给学生,这样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利用自己占优势的学习风格去完成学习任务,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3. 拓展学生的学习风格
前文提到学习风格具有其稳定性,但稳定性不代表不可以改变,它也有其可塑性。除了按照同样风格分组来提升学习效率以外,教师也可尝试将不同风格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来拓展学生的学习风格。
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增加,任何人都不能仅凭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去完成所有的任务。有些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恰恰需要通过学生不偏好的学习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因此教师应该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去发展学生平时使用的少的学习风格去弥补原有不足,使之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增强可持续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魏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