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高职教育的视角
1.坚持就业导向。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快速发展壮大,成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并在一定程度上赢得社会的认可。这与其倡导“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等有着紧密关系。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并在措施上落实到实处。笔者认为,提高“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推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的课程和学分互认以及转学、升学,与“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不符,只会把高职教育演变成普通本科教育的“预科班”,极大弱化高职教育本应具有的本质特征,甚至把这几年高职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因此,此举应该慎行。
当然,上述措施慎行,并不意味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依然是“断头路”。笔者建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每个行业不同需求,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市场需要本科层次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就不应仅限于专科层次;专科层次职业人才能满足市场需要,高职院校也不应一概升格为本科层次。此举既继续坚持“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又满足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人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2.强化高职教育内涵。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声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疑应该进一步强化高职教育的内涵,改变人们高职教育等同专科教育、低等教育的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声誉。因此,笔者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前提,是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种类型,它包括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甚至更高层次。承办各层次高职教育的院校都统称为职业院校,而不应另起炉灶,再增加“应用技术类型”一类的名称。对于由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而来的高校,一概改称为职业院校。通过“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探索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只会进一步弱化高职教育内涵,只会进一步强化高职教育等同低等教育的社会印象,严重阻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当然,职业院校也有不同层次之分,负责专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院校统称为专科职业院校,负责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院校统称为本科职业院校。
3.突出市场机制作用。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数量扩张往往可以由政府通过政策扶持直接推动,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则更多依靠院校自身的竞争进行提升。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对政府来说,关键是维护和鼓励职业院校的自生秩序,营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职业院校通过公平竞争,努力提升其在高职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因此,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政府应放弃“钦定”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举办的办法,改为允许有条件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一并参与竞争。我们相信,通过院校之间的充分竞争,一定能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一定能使职业教育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忠.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3(4):97-100.
[2]冯胜清.“以就业为导向”切莫走偏[N].中国教育报,2012-03-21.
[3]陈宝华.比较视角:单轨制还是双轨制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J].江苏高教,2010(1):134-136.
[4][美]伯顿·克拉克等.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9.
[5]邓耀彩.高校定位:自生秩序还是管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