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学历学位人才。高学历学位人才是指接受过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人才。根据国内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认为高学历学位人才应是重点高校(如“211”、“985”高校)全日制毕业的优秀硕士研究生或一般高校毕业的拔尖型硕士毕业生,或者是高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等。按照时代发展,高职院校更偏向引进博士研究生。
2.高级职称教师人才。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高级职称教师人才是指已经获得副高或以上职称的人才,反映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等。
3.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系列是中国专业技术职称工程类中的高级职称,为工程界的技术专家或技术能手,在企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很强的工作能力,是高职院校特别需求的人才。高级工程师分为两级三类:高级工程师(副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
4.海外留学人才。海外留学人才是指出国进修深造的高层次人才,或者是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或者是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声望、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或者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高管或高级技术人员等。
5.综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是指上述四种类型人才的组合,或者是两者的组合。如既是高学历人才,同时又是高职称人才;既是高学历人才,同时又是企业高级工程师等;或者是三者的组合,如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海外留学人才等。
三、转制型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经历短短数十年的发展,其规模已经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但是转制型高职院校发展起步落后、办学基础薄弱、办学资源不足,特别是教师资源不足,虽然近年高职院校特别是转制型高职院校在高层次教师队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采取诸多措施,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成效,严重制约了转制型高职院校的发展,着力培养高层次教师人才是转制型高职院校承担起历史责任关键而又艰巨的一项任务。
1.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快转制型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一个新的分支,发展至今占据了高等教育较大的比重,但绝大多数转制型高职院校发展质量不高,发展速度缓慢,综合竞争力不强,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高层次师资团队严重缺乏,它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转制型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做大做强自己,必须通过大力培养已有教师与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教师人才队伍相结合的内培外引措施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学校教书育人质量以及管理水平。这是转制型高职院校生存的重要途径。
2.高层次教师人才引进也是合作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注重与专业对应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实践能力。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校方热、企业冷”,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仅仅是停留在学生实习或就业的基本层面上,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所以,长期以来,校企合作关系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格局,主要是因为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及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在校企合作中,除了学生实习就业层面的合作,还会与企业开展项目研究、产品设计研发、管理咨询等深层次的合作,进入了合作的本质层面,给企业带来实质性效益,促进了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
3.高层次教师人才引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职业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社会希望培养出的毕业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水平,还希望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毕业生高标准的需求将直接要求高职院校引进高层次的教师人才,促进社会快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