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使得学术资本化成为一种客观现实。然而,当我们进入学术资本化的内部,却发现其实现途径存在直接的学术资本化和间接的学术资本化两种不同类型。直接的学术资本化是学术资本向经济资本的直接转化,在其推动学术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削弱学术人文价值的不利影响。间接的学术资本化因为社会资本和权力资本的介入而使学术资本化过程更加复杂,并产生破坏学术生态、扭曲学术标准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学术资本化途径进行优化,使其过程能够恪守大学的核心使命,实现有边界的直接资本化和重建内外规约,实现有规范的间接资本化。
关键词:学术资本化;学术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权力资本
在传统的大学文化中,学术与资本水火不容。高贵的学术绝不会自降身份,与资本联姻。然而,当大学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的漩涡,当高校教师的价值意识中,功利的色彩越来越浓,矜持的学术开始现实地面对自己对利益的欲望与渴求,资本的诱惑变得难以抵挡。于是,学术资本化成为高等教育市场化倾向的必然。面对这种必然,保守派别愤慨有加,激进群体欢呼雀跃,中庸人士心怀忧思,而所有这些都只是主观性情绪表达。更为理性的选择是进入学术资本化的内部,对其进行理性观察、考量和深入分析,从而更加符合规律、科学化的规范和引导教师行为。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索高校教师学术资本化在高等教育现实中的实现途径,对其性质和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规范、优化的现实策略及健康发展的原点性思虑。
一、学术资本化及其相关资本类型
对概念内涵的清晰梳理是研究的基础性前提。本研究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需要结合研究问题本身给予具体解释。
(一)学术资本化
学术资本化描述的是学术的逐利动机,是指学术对货币的寻求和实现过程。学术的价值有超越性价值和功利性价值之分,学术资本化是学术功利性价值赤裸裸的实现方式。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斯利提出了“学术资本主义”的概念,用来表现“利益动机向学术界的侵入”,是指大学和教学科研人员涉及市场和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而这里的“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指的是院校和科研人员为获得资金而进行的竞争。[1]他们力图使用这一概念来定义公立研究型大学的新生环境,一个充满矛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学科研人员和专业人员越来越多地在竞争的形势下消耗他们的人力资本的储备。[2]虽然他们提出的“学术资本主义”和本研究使用的“学术资本化”在本质上描述的是同一类学术现象,但是我们认为“学术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因为使用了“主义”而具有了宏大性和复杂性,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并且在可操作性上存
收稿日期:2015-02-03
作者简介:刘刚,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讲师,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生;蔡辰梅,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石家庄/050016)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高校教师学术资本化及其边界问题研究”(HB13JY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